英国姑娘要在北京残奥会上捧枚金牌回家 坐轮椅赛跑的谢莉·伍兹 杨舒怡 |
|
残疾夺走了谢莉·伍兹(见图)用双脚走路、奔跑的权利,却夺不走她对生活的希望、对体育的热情。去年,她在伦敦马拉松赛中夺得女子组轮椅赛冠军,今年,她憧憬能在北京残奥会上捧枚金牌回家。 一“失足”成千古恨 伍兹1986年6月4日出生于英国海滨小城布莱克浦,是个活泼、淘气的小姑娘。 有一次,伍兹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捉迷藏。尽管父母事前叮嘱过不许爬树,但她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当她爬到大约6米高时,脚下的树枝突然“喀嚓”一声折断,她一下子坠到了地上。 这一摔可不轻,伍兹背部受伤,脊髓受损,腰部以下瘫痪。蹦蹦跳跳的日子从此不再,今后只有轮椅与她相伴。那一年,她11岁。 适应残疾生活不是件易事,但伍兹凭着坚强的毅力撑了下来。她后来回忆说,事发时自己还是个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强些。 身残志坚真英雄 受伤前,伍兹活泼而好动,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也喜欢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瘫痪后,也是体育帮她重拾信心,走出伤痛阴影。她尝试参与游泳、轮椅篮球等运动,从中获得不少乐趣。父母见女儿逐渐振作起来,欣喜不已。他们送她出入各类运动场馆,积极支持她参加体育锻炼。 15岁时,伍兹被一名体育“星探”发现。从此,体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小插曲,而逐渐成为主旋律。 “入行”以后,伍兹表现不俗。2005年,她在著名的半程马拉松赛大北方长跑赛中夺得女子组轮椅赛冠军。同年,她首次参加伦敦马拉松赛,一举摘得银牌。去年,她以1小时50分39秒的成绩,在伦敦马拉松赛中获得女子组轮椅赛冠军。 此外,她还是英国1500米和5000米轮椅竞速赛的纪录保持者。 规律生活控体重 作为运动员,伍兹希望保持合理体重,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她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7时前下床,喝杯茶提神。接着,她把轮椅装进为她专门改造过的汽车,再驱车前往训练场地。 在2到3公里热身准备后,她会花上至少1小时进行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或将运动距离分段的“间歇训练”。她在竞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约为每小时33公里,而训练时一般控制在每小时25至30公里。 晨练后,她回家吃早餐。早餐品种简单,量也不大,一般是两块谷类饼干和一杯茶,或者几片吐司面包和少量水果。午餐通常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例如鸡肉三明治、带皮烤马铃薯和水果。晚餐可能选择意大利肉酱面,再加一些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伍兹认为,这样的饮食足以提供人体所需营养。 对轮椅竞速选手来说,体重超标会增加自己的“负担”,从而影响竞技水平。伍兹说,她身高1.63米,因此体重不应超过50公斤。她每隔2周去体育馆接受一次特定训练,以控制体重、锻炼肌肉。 她还养成了早睡习惯,就寝时间最迟不超过22时30分。由于日间运动量大,她的睡眠质量较高。不过就算在梦乡,她也常惦记着比赛,经常在梦里“力战群雄”,赢得冠军,但偶尔也会发生“翻车”事故,醒来才知是虚惊一场。 运动场上不落后 不少轮椅竞速选手有10至15年赛龄,与她们相比,22岁的伍兹有时在赛场上显得缺乏“谋略”。不过,正处青春年华的她还有很多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她已经获得今年北京残奥会800米、1500米、5000米和马拉松轮椅竞速项目参赛资格,期待在这届体育盛事上一展身手,捧枚金牌回家。 伍兹说,轮椅竞速赛花费不菲,光是她的特制轮椅就价值3000英镑。这个轮椅由专门用在飞机上的铝材料制成,轮胎采用碳纤维,因此轮椅总重仅5.4公斤。 由于得到英国国家体育彩票发行公司资助,伍兹得以和奥运会选手享受同等待遇。她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地位的肯定。 伍兹在赛场下同对手们和睦相处,但只要比赛开始,大家便会抖擞精神,全心全意拼个高低。伍兹开玩笑说,运动员们一进入比赛状态,就会露出“动物”本色。 运动员之间也常常互相发起心理战。伍兹就曾经在喝咖啡时面露得色,故意向其他选手“夸耀”自己如何超常发挥,目的是挫他人志气、长自己威风。杨舒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