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奥运进行时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股市分析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新奥运
 第A18版:新奥运
 第A19版:新奥运
 第A20版:新奥运
 第A21版:新奥运
 第A22版:新奥运
 第A23版:新奥运
 第A24版:新奥运
 第A25版:新奥运
 第A26版:新奥运
 第A27版:新奥运
 第A28版:新奥运
 第A29版:新奥运
 第A30版:新奥运
 第A31版:新奥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设计谋划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通信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头版
 第B26版:特刊
 第B28版:特刊
2008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用户邮箱中有用信息仅为5%
全球向垃圾电子邮件开战

欣华


  谁在使用你的电子邮箱?你,还是垃圾邮件制造者?

  垃圾邮件给全球网民带来困扰已有30年之久,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垃圾邮件制造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垃圾邮件战”。许多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案,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垃圾”数量惊人

  美国巴拉库达网络安全公司对其全球5万家客户收到的10亿封电子邮件进行分析后公布报告说,200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收到的电子邮件中,近95%是垃圾邮件。

  尽管2004年美国出台了限制发送无用信息并处罚垃圾邮件制造者的《反垃圾邮件法》,但垃圾邮件数量还是猛增。法案通过当年,垃圾邮件约占电子邮件总数的70%。

  以美国谷歌公司的邮箱Gmail为例,2004年至今,所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从20%上升为80%。

  谷歌公司负责邮件服务的弗雷登费尔兹证实,Gmail用户数以千万计,垃圾邮件数量极为惊人,即使已安装垃圾邮件过滤器,用户反馈显示,仍有约1%垃圾邮件能进入用户收件箱。

  诈骗性质恶劣

  在美国,最常见的垃圾邮件是推销商品,如豪华“劳力士”手表仿制品、“奇效”减肥产品和号称能“增大”特定人体器官的药剂。

  英国一家信息技术安全企业资深顾问克鲁利说,或因羞于看医生,或为省钱,12%因特网用户在垃圾邮件诱导下购买了某种商品。

  垃圾邮件中更为恶劣的是诈骗邮件。美国联邦调查局因特网犯罪投诉中心报告显示,美国网络诈骗投诉2007年总计20.7万起,诈骗得手金额累计2.39亿美元。

  联邦调查局特工汉布里克说:“任何一名网络罪犯,他发出的所有邮件中只要有1%得到回复,就足以挣到钱。”

  诈骗邮件制造者一般先大量吸纳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大肆炒作该股票,待股价上涨后抛出,赚取大量钱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周出现1亿份炒作股票的欺诈电子邮件。

  美国反垃圾邮件研究集团主席莱文说,尽管股市监管部门和警方全力查处,但股票诈骗邮件很难追踪。他建议人们对不明邮件中主动提供的所谓投资良机保持高度警惕,因为“陌生人从来不会主动提供好的投资建议,上世纪20年代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

  各国积极应对

  目前,各国相继出台多种措施,以取得“垃圾邮件战”的胜利:

  日本总务省2月宣布,将采取措施加强对垃圾邮件的管理,包括对发信者处以最高3000万日元罚款、禁止向信箱用户发送其事先不了解的广告邮件、加强与海外管理部门合作等。

  有人计算过删除垃圾邮件所用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仅在日本每年就会造成7000亿日元损失。

  瑞士联邦政府4月起执行新法规,禁止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其他电信手段,在未经收件人允许的情况下,大量发送或转发垃圾邮件。

  根据新法规,网络服务公司如发现其用户发送或转发广告邮件,有责任阻止邮件传送。不愿接收不明广告邮件的用户收到这类广告后,可要求网络服务公司提供发件人姓名与地址。

  新加坡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约75%新加坡网民不知道如何过滤垃圾邮件。为此,新加坡国会去年通过《垃圾邮件控制法案》。

  新法案规定,所谓垃圾邮件是指未经许可,在24小时内发送逾100次、30天内发送逾1000次或1年内发送逾10000次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商业电子邮件。 

  新法案规定,公司不能未经许可将电子邮件、文字或多媒体信息发送给消费者;所有广告类电子邮件必须标明为广告,并注明发送人真实邮件地址;消费者可免费退订此类邮件;消费者可要求违反规定的垃圾邮件发送者赔偿损失,赔偿额为每封垃圾邮件25新元,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新元。  欣华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