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俨然本科预备班,考专科却被看作失败—— 究竟谁把“高职”不当回事? 王蔚 |
随着今天下午第三批高职(专科)征求志愿工作的结束,今年上海的高校秋季招生也将降下帷幕。如果不是考得特别“野豁豁”或对学校与专业挑三拣四的话,弄个大专学历读读几乎是十分便当的事。 由此引来部分教育专家与家长的议论:随着高职的普及与门槛降低,高中教育是否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呢? 高中学校 只比“升本率” 现在,除了极个别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较差的民办高中外,绝大多数的公办非重点高中,其高职升学率都可达到95%以上,有的学校是一个不漏能全部达到高职线。现在离9月1日开学尚有20多天,据记者了解,有些学校对新高三生“高压态势”已露端倪。有高中校长私下对记者说:“虽然高职也是大学,但上级的考核与各校的暗暗较劲,往往比的都是本科升学率,对重点高中来说,更是比一本率。因此,高中教育实际上成了大学本科的预备班,那些进高职档次的学生,说到底也就是‘自生自灭’吧。”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增为认为,根源或许还是在于我们的人才观发生了偏差,以为只有上了本科才是人才,进高职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将来当个技术人员就 不是什么人才了。 高职考生 何必学得太深 “进高职的不仅他们的高考分数排在了末尾,而且经过了一本、二本的反复筛选与淘汰,被录取的分数很低。”家长陆女士说,她的女儿虽然高职分数考到了300分出头,达到了某重点大学高职班的录取线,但我们觉得她没有上本科有点遗憾。 闵行二中校长余安敏认为,在如此高的录取率保证下,高职招生完全可以提前单独进行,用一次次的失败换来的“高职生”,不仅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志向,而且还会使他们对健康的心智和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余安敏提出,现在高一、高二要学十多门课程,而到了高三则几乎是在围着“3+1”四门高考科目做机械操练。其实,对报考高职的学生来说,完全没必要硬要学得那么多、学得那么深,可以让他们凭高中会考成绩再加上个人的兴趣特长报考高职院校,录取的标准也可以更多元化一些。
相关链接 高职“门槛” 上海的高职录取以“语数外+综合”四门成绩为依据,卷面总分为480分,但相当一部分高职的最低录取分低得惊人。此次征求非艺体类专业志愿的资格线文科仅为245分,理科是199分,而最低的理科院校在降分后实际投档分数只有194分。个别进理科高职的考生,其数学成绩只考了不到30分。换句话说,如果真的“一心想考高职”的话,150分一门的语数外三门主科,只要每门能考个区区60多分就基本大功告成了,如果能考到70多分的话就算是“高分”了。 参加今年上海高考的人数为9.78万名,提前批次和艺术体育本科实际录取了7093人,一本录取了17424人,二本录取了30293人,而高职的招生计划将达到24021名。这么估算下来,全部的高考录取率将超过80%。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80808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