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健康/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周刊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数据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e生活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肉搜索”演化成“网络暴力”
网络实名制任重道远

张力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凤翔介绍,“人肉搜索”现象畅行于中文互联网,最先进入公众视野的当属2006年2月的“高跟鞋虐猫事件”,主人公虐猫的行为引起网民公愤,在网络追缉令的强大攻势下,她丢掉了工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道德和网络舆论的约束力毕竟不能等同于法律,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逐渐演化成了“网络暴力”,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目前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网络实名制,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迟迟无法出台。

  最初,人们还为网络时代舆论力量的强大欣喜不已。随后,网上追缉令越来越频繁,一些网友甚至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事件进行审判,甚至歪曲真相造成冤假错案,最终演化成了“网络暴力”。这些事件参与网民数量已很具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而年初轰动一时的北京女白领因丈夫出轨跳楼自杀一事引出了“人肉搜索第一案”,该案历经两次研讨三次开庭,此过程中对网站的义务该如何界定、网络上究竟什么算隐私以及保护个人利益和维护集体言论自由之间如何平衡等问题开始了求解,这让人们开始思索是否需要通过网络实名制来规范网络环境。

  近日58同城网上有官方发起的关于通过“网上实名制”来抵制“网络暴力”的网上调查,共有880名网友参加了调查。调查显示90%以上网友提议可以强制实行邮箱验证;60%的网友建议对手机、身份证、商家营业执照等均进行验证;而实名制导致网友反感的比例仅占了5%。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支持网络实名来抵制网络暴力。该网站一位负责人表示:“网络的虚拟性让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监管起来也更加困难。我们网站目前有500万用户,每天发贴量近十万个,虽然运用大量的技术及人工进行审核,但是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依然难免会有一些无效或虚假信息的存在。随着分类信息网站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真实与否对用户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放大,而实名制可以有效地控制虚假信息,我们也将考虑是否推行实名制制度。”

  如何防范网络暴力、网络行骗等不良事件,净化互联网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公害,近期因网络谣言导致韩国明星崔真实以死抗争的事件,在当地催生出一部实名制网络法案,有人把它称之为“崔真实法”。可见,在网上实行实名制,可以更加明确在网上发布消息者的法律责任,对读帖回复者也会起到警示作用,无疑可以大大增强互联网的公信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实名制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专家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部分专业人士表示,由于网络暴力等恶性违法事件频繁发生,透露出网络非实名制在管理上的严重缺陷。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最多网民的国家,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不能总是停留在无序的水平上。他认为总体来说,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利远大于弊,要以法律的方式保障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专业人士忧虑,实施网络实名制会阻碍互联网的发展,他认为就算网络实名制得以实施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张力其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