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刘院士 顾 墨 |
上月去看了一个画展,女画家晓锦才29岁,擅长工笔人物。画中人美,画家亦美。步出展览大厅时与一位高个子男人擦肩而过,似乎眼熟,随即想起他是刘生堂,中国国际医药研究院院士、著名肝病专家。我边想着边折身招呼。 刘生堂稍一怔愣也认出了我,高兴地说,这么巧,你也来看我女儿画展。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岁月的印痕已经爬上了各自的额头眼角,但往事却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1997年,刘生堂时任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我前往采访,起因是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反映了他的感人事迹,字里行间充满感激之情。写信人(患者)是一位汽车司机,因不具备经济能力做肝移植手术而决意放弃治疗,回家料理后事,是刘生堂不计付出的代价,精心施治,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终于重返工作岗位。 第一眼见到刘生堂,印象最深的是他向后梳理的“毛式”发型,是年他刚过五十。由于上班时段找他的人太多,采访只能改到晚上。 那是一次彻夜长谈。 刘生堂祖上三代行医,毕业于上海中医大学,在长期临床主治中,深入研究肝病治疗。他说,中西医结合对付乙肝,需要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利弊长短,在最恰当的临界点上将各自的长处结合起来。还要分析患者的不同情况,必要时就得打破传统,积极挽救生命体征。治疗乙肝是一道全球性的难题,而中西医结合治愈乙肝硬化晚期腹水患者,是医学上的一个突破——这正是刘生堂后来成为院士的主要原因之一。 眼前的刘生堂依然是“毛式”发型,只是略微稀疏了些。开怀叙旧后,他告诉我现已受聘在上海宏康医院肝病专科从医。我很有些诧异,堂堂中国国际医药研究院院士…… 刘生堂坦言去一家民营医院曾经犹豫过,可是他那个画家女儿却说他观念陈旧,随着社会发展,民营医院必将成为社会医疗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慎重起见,在去年宏康医院纳入医保后,他去做过实地考察。医院董事长与他的一席交谈,起了关键作用。刘院士说,这位董事长重人品和医德,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特别崇尚医疗质量,正是这种精神感染并吸引了我,所以我把所有“关系”都转过来了。 在时代搭建的新平台上,刘院士正在续画美丽的人生轨迹。我祝贺他女儿举办画展,也为以后能常和刘院士见面而高兴,同时为他不虞“下嫁”、一心想以仁术济世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