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率”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细数大幅降息受惠最多行业 连建明 |
央行出人意料地大幅降息,引起市场很大反响。一年内连续4次降息,而且,这次降息幅度高达108个基点,加上存款准备金率大银行下调1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下调2个百分点,力度空前的措施,基本上超出市场预期。这个11年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将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昨天的市场给予积极反应。大幅度的“双率”下调,对许多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哪些行业将明显受益? 上市公司贷款减负 大幅降息当然为企业借款减少了利息支出,由于这次力度很大,因此,降息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十分明显。 我们以上市公司来分析降息的实际效果。根据统计,按照沪深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数据,剔除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后,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合计金额为13741.84亿元,长期借款合计金额为11632.25亿元。按照贷款基准利率平均下调108个基点简单估算,短期借款减少年利息支出148.41亿元,长期借款减少年利息支出125.63亿元,二者共计高达274.04亿元。 根据全部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合计为7791.22亿元,其中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合计为3597.34亿元。剔除掉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后,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93.89亿元。经过简单估算,此次大幅降息为上市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除外)减轻的借款负担占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6.53%,这大大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从而将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 由此可见,降息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那些依赖于银行贷款的高负债公司,将从此次降息中得到较大实惠。 房地产业明显受益 此次央行11年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对一些高负债行业利好显著,如房地产、电力、商业贸易、钢铁、建筑建材、机械设备等行业受益较大,将借此机会减缓财务压力,提升盈利能力。 按照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估算,此次降息可分别减少房地产和建筑建材类公司的短长期借款年利息支出18.11亿元和20.83亿元,分别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11.34%和14.11%,可见降息对这些行业的业绩提升构成重大利好;商业、钢铁和机械类公司的短长期借款年利息支出可分别减少7.09亿元、28.78亿元和10.69亿元,分别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6.72%、5.69%和5.74%,说明这些行业受益降息也比较明显;对于电力公司,此次降息可减少其短长期借款利息支出48.85亿元,这使得三季报亏损严重的电力公司的财务负担得以大幅减轻。 最能感受降息好处的是房地产业,因为这个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开发商都是向银行大量借款建造房屋,降息使得开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房屋销售又需要消费者向银行借款,房贷利率下调有利于活跃楼市,增加消费者的购房量。对房地产的利好得到市场认可,昨天沪深股市中的房地产板块股票涨幅居前,相当一部分股票封于涨停板。 银行释放6400亿资金 这次大幅降息对银行的影响市场看法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对商业银行是利好,活期存款利率大幅下降以及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贷款利率,银行的净息差将会扩大。尤其是像北京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较高的银行将从这次降息中直接获益。但是,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降息后缩小了银行息差,有人测算商业银行存贷款静态利差降低30个基点左右。 尽管对于利差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市场看法不一,但对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家一致认为对银行是利好,有利于扩大银行的贷款数量,从而增加收益。根据保守估计,银行系统将释放出约6400亿元的资金量,其中14家上市的商业银行释放出的资金量约为3500亿元。专家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将有助于释放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较为宽裕的资金安排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应该说,今年以来的四次降息和此前央行取消信贷控制,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放松货币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固和加强人们对国内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另外,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也将大大缓解中小银行放贷资金偏紧的情况。 对于这次大幅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普遍认为是适合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落实,央行此次大幅削减中长期存款利率着意于促进资金的使用,希望“挤出”长期化资金用于即期消费,通过消费拉动来刺激经济发展。准备金率降低有利于银行扩大贷款投放,释放出的资金将可用于配合国家4万亿刺激计划的落实,可以有效地保证先期投入资金能够确实到位。 本报记者 连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