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隔世的明星故事 ——专题片《30年:民间的记忆》回眸文娱界巨变 俞亮鑫 |
| ||
| ||
|
昨天下午,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SMG电视新闻中心拍摄的八集专题片《30年:民间的记忆》在永华电影城试映受到好评。此片剪取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著名“争议事件”,以共同见证历史的变迁。此片定于30日起在东方卫视与全国观众见面,记者先睹为快,记下了几个恍若隔世的明星故事,今昔对比,令人感慨…… 涉外婚姻第一起 虽说涉外婚姻如今已不算新闻,但在1984年,沈丹萍这位《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女主角嫁给德国人乌韦,却是特大新闻,她也由此成了涉外婚姻明星第一人。 1983年12月的一个夜晚,风很大,在北京友谊宾馆门口,被女友硬拉去参加聚会的沈丹萍,遇见了德国青年乌韦并由此相恋。在当时封闭的社会里,跨国恋情却被人非议,甚至受到监视。 沈丹萍说,当时,她不敢和乌韦公开这段恋情,两人约会,总要以许多朋友的聚会作“掩护”。即便两人相见,她也要戴上大口罩和大墨镜,以防被人认出,犹如搞地下工作。由于乌韦即将回国,相恋数月后,沈丹萍决定将她要和乌韦结婚的消息告诉家人。远在南京的父母听了大惊并激烈反对,母亲还专程赶到北京,像审特务似的质问乌韦:“你这个德国鬼子,为什么要把我女儿骗走?是否要拐卖她?”使乌韦不得不带她去德国驻华大使馆了解情况,以洗清自己被人误为骗子的不白之冤。 在京结婚时,24岁的沈丹萍做了一桌饭菜,请了几位好朋友共同见证,家人无一出席。由此,她就成了乌韦的妻子。刚结婚时,住的是向儿童电影制片厂借的一套不过38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随后是到处租房。直到1995年,他们才终于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 停唱风波第一人 1981年春节,北京电视台反复播放13岁少年歌手程琳的一组演唱。没想到,却引来了尖锐批评。《人民日报》还批她模仿港台歌星,演唱带有的“挑逗性”更是国内舞台上所少见的。原海政歌剧团团长胡士林说,文章虽没有点名,但13岁歌手除程琳全国没有第二人。迫于压力,歌剧团决定让程琳停止演唱。 程琳说,她当时还是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挑逗性。她的辅导老师、著名作曲家付林也颇受压力。当时总政有关方面也下指示,海军也要求马上停演。但程琳停唱引起了观众反对。那天,首都工人体育馆来了上万观众,人们就等她唱《小螺号》。她停唱了,一万多观众闹开了锅,跺脚的、扔水瓶的都有,结果出动了警方才平息了众怒。 程琳唱法模仿邓丽君,有“小邓丽君”之称。她当时还悄悄和邓丽君通过电话通过信。这些信在香港发表引起轰动。但几乎是同时,一场批判流行唱法的声浪在全国兴起,有人把模仿港台流行唱法称作“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小程琳更是首当其冲。 停唱两年后,15岁的程琳顶着压力复出,却引来更激烈的批判,说俗不可耐的《小螺号》又吹响了。情况甚至比两年前更严重,连海政歌剧团也被勒令解散,老师付林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程琳更是无法在部队立足。次年,是王昆的东方歌舞团收留了她。程琳的这场风波,写下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重要一页。 银幕相恋第一吻 1979年复刊的《大众电影》第5期的封底,曾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男女主角接吻的剧照。这一今天看来十分平常的剧照,竟引起轩然大波。一名读者来信痛心疾首地指责:“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有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大众电影》考虑到这封信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就将此信刊登发表,并立刻引发了读者大讨论。短短两月,竟收到读者来信11200余封。甚至有评论称,这一事件是“一吻乱江山”,当然,也有许多文艺工作者挥笔反击。 紧接着这场“亲吻”讨论的是1980年公映的电影《庐山恋》,郭凯敏和张瑜扮演男女主角出现了亲吻镜头。张瑜说,导演提出建议时也挺不好意思。剧情是女方主动,要求她去亲小郭,她总是做个假吻姿势没碰到。但导演说拍摄假吻机器跟不准,由此,张瑜就豁了出去,猛地在小郭脸颊上亲了一下,完成了这被人誉为的新中国银幕“第一吻”。这镜头虽有争议,但引起众多观众共鸣。张瑜也凭这部电影成了当年金鸡和百花的“双料影后”。引起争议的电影打破了观念的枷锁,理直气壮地展现着人情、人性,释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首席记者 俞亮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