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雷达群堵在“俄罗斯家门口” 罗山爱 |
| ||
| ||
|
波罗的海沿岸始终是俄罗斯眺望欧洲的“一扇宝贵窗口”,然而欧盟及北约国家却要在这扇窗口附近安上“照妖镜”——雷达。 继美国准备在捷克布尔迪基地部署针对俄罗斯的反导预警雷达后,芬兰和立陶宛也纷纷表示将花巨资购买远程雷达,以防范俄军可能的入侵。俄媒体抱怨这是一场新的“反俄大合唱”。 防范“熊”出没 据“俄罗斯人”新闻网站最新报道,芬兰国防部决定拨出2亿欧元购买新型雷达系统,以强化东部领空的防御能力,监视俄罗斯飞机可能的入侵。近年来,芬兰多次指责俄罗斯侵犯其领空。2007年8月5日,俄军一架图-134专机从圣彼得堡前往加里宁格勒,中途进入芬兰领空约一公里,芬兰为此向俄外交部提出抗议,俄方后来称是飞行员按照错误的航线飞行。 据美国军事专家费尔根豪尔披露,刺激芬兰买雷达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俄罗斯第37航空集团军的图-95MS轰炸机和图-160轰炸机经常进行穿越北极地区的演习,寻找打击美国本土目标的捷径,这些训练活动常常在不经意间划过挪威和芬兰的领空。由于挪威能直接获得位于德国的北约防空指挥部的指令,因此挪威皇家空军的F-16战斗机能及时驱离,而芬兰东部极地领空却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因此芬兰空军的拦截行动往往不得力。这也是芬兰打算购买新雷达的主要原因。据美国军事专家费尔根豪尔表示:“芬兰人的确不希望‘熊’(图-95MS轰炸机的绰号)出没在自己的头顶上,这是他们采取的重大步骤,不过芬兰人会小心翼翼地办事,避免过分刺激俄罗斯邻居。” 采购远程雷达 目前,芬兰空军还在使用30多年前生产的苏制防空雷达,不仅扫描速度慢,而且很容易被电子战飞机干扰。新雷达不仅受芬兰国家防空司令部控制,能将信息传达给芬兰空军每一架战斗机和地面每个防空阵地,而且也能与布鲁塞尔的北约防空信息中心联网,相互交换情报,实现对俄军活动的全天候监视。芬兰空军已经装备60余架美制F/A-18战斗机,并配备有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可以打击60至165公里内的空中目标。 另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11月底,立陶宛国防部也宣布将招标采购两套远程雷达,以替代现役苏制装备监视领空,相应邀标书已通过北约协商管理监督局向北约国家雷达生产商发出。按照计划,立陶宛国防部将在明年确定最终的胜出者,并签署采购合同。而新雷达的安装、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立陶宛国防部计划为此拨款1.2亿里特(约4500万美元)。立陶宛军队现在使用的主要是苏联时期制造的远程雷达,主要是3套P-37雷达和3套P-18雷达,预计新雷达仍将在原苏制雷达阵地上安装。立陶宛空军司令阿尔图拉斯-莱塔指出,新雷达投入使用后,能够帮助在波罗的海三国上空执行巡逻任务的立陶宛和北约战斗机更为灵活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防务新闻》记者吉拉德·奥德怀尔认为,芬兰和立陶宛相继采购新式雷达,将对俄罗斯西部的军事活动产生巨大的限制效应。 空中监视网络 从芬兰和立陶宛发出的邀标书分析,这两国属意的都是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的远程警戒雷达,市面上能提供产品的也只有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法国泰利斯公司和乌克兰黄玉国家科研联合体三家,其中美国雷达胜出的可能性最大。 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销售的AN/TPS-77是世界上采用固态3D相控阵技术最成功的雷达,可提供460公里外的飞机目标连续高质量的监视。在维护与现场可更换器件方面,AN/TPS-77雷达也相当出色。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达部门主管格雷·拉里罗尼早就对芬兰和立陶宛喊话:“卓越的AN/TPS-77雷达,不会让任何客户失望。”他还强调AN/TPS-77雷达具有“BALTNET能力”,BALTNET是北约正在努力打造的联合空中监视网络,能够将各成员国的防空雷达和指挥管制系统联成一气,为大半个欧洲提供保护伞。 但在俄罗斯眼里,芬兰和立陶宛的举动不能被算作是自卫。翻开波罗的海周边的地图可知,在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后,俄罗斯整个西部防御体系变得支离破碎,海岸线萎缩至圣彼得堡一段,就连重镇加里宁格勒也成为“飞地”,俄军机要想从本土前往加里宁格勒,就得得到北约国家的允许。 俄国也有对策 实际上,早在去年1月北约在立陶宛的卡尔梅拉瓦成立防空中心后,俄方就提出过抗议,因为该中心所配备机动对空雷达已经影响到俄军机的正常飞行。至于芬兰也要购买西方雷达,俄罗斯空军更感到芒刺在背,因为芬兰很可能将俄军机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信息同北约国家交换,届时俄空军更难出奇制胜。 面对充满敌意的欧洲邻居,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对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经宣布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最新型伊斯坎德尔导弹,作为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回应,该导弹280公里的有效射程能对立陶宛境内的雷达系统“确保摧毁”。另外,俄罗斯也可能采取中断能源及武器供应的方式,警告芬兰不要走得太远,因为芬兰防空体系基本由俄罗斯帮助建立的。 罗山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