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A32版:生活之友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
 第B03版:彩票看点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焦点
 第B19版:焦点
 第B20版:焦点
 第B22版:专题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6版:楼市播报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关注
 第B30版:人物/资讯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A20版: 体育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8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高不是问题新人不是借口
上海篮坛元老会诊西洋男篮八连败
李元春

徐惟新(原上海二队队员、交大男篮队长)
■ 乌维培 (原上海二队主教练)
■ 谢锦生 (原上海队队员、上海交大主教练)
■ 赵祖荣(原上海队队员、市少体校教练)
李屏(台商、原上海篮协副主席)
■ 王重光 (原东方男篮主教练)

  本报记者 李元春

  三连冠,这是上海百利安元老队连续3年在全球华人篮球赛中获得的殊荣;八连败,这是上海西洋男篮在今年CBA联赛中遭遇的尴尬。

  三连冠和八连败虽然两者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但这种鲜明的反差还是让人产生困惑:上海篮球真的今不如昔了吗?

  元老队中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上海队员,而上海西洋男篮则代表着现今上海的篮球水平。昨天下午,上海元老队多名老队员、老教练做客本报,大家一起“会诊”在CBA中垫底的西洋男篮。

  1 球队没风格

  如今的西洋男篮,除了刘炜都是外地球员,以致徐惟新一直感叹,这支球队已经失去了以前上海队那种“小、快、灵”的技术风格,“现在都是一堆肌肉棒子在打球,穿队服时知道是上海队,一旦把衣服一脱,真就不知道是哪里的球队了。”

  徐惟新认为,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上海队引进外来人才是好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丢掉原有的技战术风格就不对了:“南方球队和北方球队各有各的技战术特点,如果上海队也纯粹靠身体打球,把自己的特色和光荣传统都丢掉了,对上海篮球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2 联赛要成绩

  其实本赛季西洋男篮可用三个外援名额,但俱乐部表示要为明年全运会锻炼新人,所以最终只有一个外援到位。对于这种做法,乌维培并不认同,他认为既然参加的是职业联赛,就要首先考虑球队成绩,“绝对不能以牺牲球队成绩为代价锻炼年轻队员。”

  在乌维培看来,成绩就是号召力,“打一场输一场,慢慢会把球迷都打跑的,这样最终损害的还是球队的利益。”至今他还非常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篮球是空前繁荣,“那时候卢湾体育馆是场场爆满,许多买不到票的人只能挤在马路上‘听比赛’,结果弄得一有比赛场馆附近的24路电车都得改道行驶。”

  乌维培表示,现在西洋男篮的比赛观赏性差,这也是球迷不愿到现场看球的重要原因,“我们那时候的队员,左右手运球、勾手、传球等技术都掌握得很好,而现在这些队员除了跳投就是扣篮,个人技术很单一,没啥看头。”

  3 应变能力差

  本赛季至今的8场比赛,有几场西洋男篮仅以微弱劣势惜败,令人惋惜。对此老教练谢锦生分析说:“现在的这些队员,场上应变能力太差,一到关键时刻就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一些能拿下的比赛输掉也不稀奇。”

  谢锦生当过多年的上海交大男篮主教练,他认为球员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应变能力的强弱,“以前我带交大男篮时,那些学生球员因为要上各种课程,每天只能训练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的训练效果并不比专业队练五六个小时的差,因为大学生球员领悟力强,技战术教练讲一两遍就掌握了,训练质量有保证。”

  现在评价一个篮球苗子好不好,很多人过分看重身高、速度等指标,谢锦生表示这是一种误区:“身体素质只是一个基本前提,选材还是要立足于领悟力和应变能力,如果只知道死按教练布置打球,那很难应付场上千变万化的形势,要取得好成绩不容易。”

  4 连败没信心

  西洋男篮本赛季只有一个外援,客观来说,年轻队员上场时间比以前多了。但是球队开赛至今一场不胜,这种情况究竟是否有利于年轻队员的成长呢?在长期培养青少年选手的老教练赵祖荣看来,以失利为代价锻炼年轻队员,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打一场输一场,打一百场输一百场,哪能锻炼好队员?”

  赵祖荣以前曾在少体校带过李秋平两年,他认为这个昔日弟子一定明白这个道理:通过比赛锻炼年轻队员,不光是经验和实战能力的提高,还有对自信心的积累,而连吃败仗会极大影响队员的信心。

  赵祖荣表示,内线身高不足也不是失利借口,以前的上海队和北方球队比起来,是“身体差一点,技术高一块”。而现在的这支上海队,身体和技术都不占优,这样下去四五年内很难翻身。

  5 行销概念缺

  姚明走后的几个赛季,绝大部分比赛来现场看上海队打球的球迷都寥寥可数,卢湾体育馆甚至推出过“一元球票”、“二元球票”等优惠,但上座率依然可用“惨淡”来形容。

  李屏表示,上海队之所以人气不足,首要原因是成绩不佳,“打一场输一场,凭啥来看你打球?”但除此之外,球队和比赛都缺乏包装也是球迷关注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李屏透露说,前两年曾有个CBA球星通过他联系一家汽车公司,想做对方的代言人,结果被这家公司直接回绝,理由是CBA球员人气不足,广告效应不明显,要请代言人也要请姚明这样的大明星,因为他身后有大批球迷支持。

  6 技术不过硬 

  在老教练钱文德看来,西洋男篮成绩不佳,打球观赏性不够,主要还是队员个人技术不过硬。“前两天我看一场CBA的电视转播,上海队的一名队员右手上篮,结果被人家一个盖帽球飞了,这就是技术差的结果。”

  钱文德认为,现在的许多球员只靠出色的身体素质打球,平时不注意个人技术的磨炼,像这名被盖帽的上海队员就是只有单手技术,“如果放在以前那些老上海队员身上,是绝对不会让对方盖到的。”

  平时钱文德也经常收看NBA转播,他表示现在篮球技术发展得很快,所以篮球教练要特别重视队员个人技术的锤炼,“以传球为例,我觉得这是所有篮球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何时传,传给谁,怎么传,都有很大学问在里面,现在的上海队里没几个传球好的队员。”

  7 不光靠外援

  西洋男篮之所以连战连败,重要原因就是只有一个外援,不过在老教练王重光看来,单外援虽然比不上双外援,但这并不能成为一场不胜的理由,“外援的作用最多只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要靠本土球员。现在这支上海队成绩这么差,关键还是那三分之二不如对手。”

  王重光在上海篮坛德高望重,西洋男篮主教练李秋平和助理教练王群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看来,现在外界都在夸大外援的作用,“每个队都有外援,其实外援的作用是大致抵消的。一支球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本土球员上做文章,像广东队和八一队就是明显的例子。”

  王重光非常认真地表示,高水平的本土球员基本上不会流动,所以只能靠每个队自己培养,但种种原因使得现在的上海队不重视青年队的建设,这也是该队如今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上海队共有5个教练,其中4个挤在一线队,只有1个在青年队,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好苗子?”

  8 连败要调整  

  西洋男篮的八连败,现在依然看不到赢球希望,球队似乎也没有做出一些调整来改变现状,这种情况让曾担任部队男篮教练的董迪川非常不解:“以前我在上海警备区男篮执教时,别说八连败,就是四连败教练就要下课了。”

  董迪川说,他以前无论打球还是执教时,球队的特点都是防守好、作风硬,而现在的上海队没有一点当年的影子:“部队球队有个特点,队员新老交替快,但是无论新队员还是老队员训练都很刻苦,无论场上场下都非常遵守球队纪律,这一点值得现在的上海队好好学习。”

  近几天,西洋男篮负面新闻也让董迪川颇为感慨,他希望现在的上海队在作风上不要“变质”:“CBA是职业比赛,队员要有职业素质,要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评论 08120412001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