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全美国乐团最高 ——张立国细数芝加哥交响乐团种种强势 沈次农 |
|
对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来访,用“千呼万唤”一点也不为过。 早年,当我们还在热衷于各种五大、十大乐团不同排名的争执时,还不能清楚地识别欧洲乐团和美国乐团的差别时,当看到莱纳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组合的唱片便毫不犹豫买下的年代,我们对芝加哥交响乐团便充满崇敬。那几乎是天外的神话,是另一个星球上的珠峰。以前我们觉得它遥不可及,但是当费城、纽约、维也纳、巴伐利亚、慕尼黑、阿姆斯特丹皇家纷纷来临之后,我们对芝加哥的企盼就越来越显得迫切了。 趁芝加哥乐团到来之前,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对张立国先生做了采访。张立国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到了美国以后又通过考试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在芝加哥交响乐团已经有整整20年时间,经历了索尔蒂、巴伦博伊姆时代。现在又进入了海汀克时代,是芝加哥乐团老资格的演奏家了。以下是采访对话: 沈:很高兴您能在芝加哥乐团到来之前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美国多年,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乐团在美国其他音乐家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张立国:从美国来说,芝加哥乐队的综合实力(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乐队的能力)在美国音乐家的心中总是最全面的。我用“综合实力”这个词,是有所指。当然这里面还是各有侧重:比如说芝加哥乐团的铜管是世界第一,为全世界音乐家所公认。早年便听旧金山交响乐团大号演奏家说,世界上的铜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学派:欧洲学派、美国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从中可以明白芝加哥铜管的地位了。 那时我也和苏黎世歌剧院的圆号副首席(原来我的美国同学)聊起过这个话题。我说,我坐在乐队里,总觉得背后的铜管声音太响,震耳欲聋,让人感到吃不消。他说:哈,你不知道?作为我们铜管演奏家来说,最困难的事,是要吹得响还要吹得那么好听。这才是本事。一般来说吹得响容易破,要吹得好听就响不了。这只有你们芝加哥的铜管做到了,你们的铜管又响又好听。 沈:大概就像姚明打篮球,个子又高又灵活。全世界难找这样的人。 张立国: 是的。从这里可见芝加哥的铜管是难以挑战的。 我们再说木管。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乐队的木管声部都很好。而芝加哥的木管特点就是风格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这些首席其实都是独奏家,个性都很强。他们能做到牺牲自我,让整个乐队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从上到下,从长笛到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一路下来,风格极其统一——是很不容易的。尤其近5年来,乐队进来了几个新的首席,声部作了调整,芝加哥木管就此进入一个很完美的状态。我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前面说的是管乐,再说弦乐。过去芝加哥乐队从来不是以弦乐取胜的。像波士顿和克里夫兰乐队的弦乐,都好得不得了。这种好,不是指个人技巧,而是指形成了一种风格。波士顿乐队对于要求进来的人,首先是要求他们能演奏波士顿的风格。就是说,哪怕你是再大牌的独奏家,如果你不能按照波士顿乐队的风格演奏,他们也不会录用你。克里夫兰同样也是这样。它有一套要求,必须大家一起按照这种风格演奏。以前有人开玩笑说芝加哥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有14个首席。这是讽刺,这其实是说大家相互间不买账互不服气,尤其是不服从首席。20年前我进这个乐团的时候,我也奇怪,感觉这个弦乐声部就像百花齐放。比如中提琴声部需要拉一段很重要的旋律,你会发现,这个拉一把位,那个拉三把位;这个在这根弦上拉,那个在那根弦上拉……很不统一,想怎样就怎样。首席好像也没有权威性,从来不会回过头提醒大家统一指法。或者至少回头说一声。他们没有这种规矩和传统。我想可能是个人水准太强了,因此长期以来给人造成的印象,芝加哥弦乐似乎没有美的感觉,而只有一种挺拔感,感觉弦乐更像铜管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巴伦博伊姆担任芝加哥乐团的音乐总监以后就被改变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