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3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4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求职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3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本版新闻列表
2009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年《王老五》

张 伟

1938年10月,中央大戏院《王老五》说明书
1938年,《王老五》放映广告
  ■ 蔡楚生像
  ■ 《王老五》剧照
  ■ 一九三七年的蔡楚生(右一)
《王老五》曲谱
蔡楚生关于王老五的信

  作为一个苦出身的穷孩子,蔡楚生能走上导演之路并不容易,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因此,他也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同行当中,蔡楚生属于出道较早的一个,1933年他成功地编导了《都市的早晨》,尤其是次年他编导的《渔光曲》创下当时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并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上获得荣誉奖后,他已名符其实地成为中国影坛的一位大牌导演。可以说,他的拍片机会不会比其他任何一位导演少,但是他的创作态度却极其严肃,故作品也少得出奇,几乎平均一年才出品一部。而在他本来就不多的作品中,《王老五》又是较少引起人们关注的一部,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影片的问世时间有关。

  壹 拍摄和公映

  1936年,蔡楚生在完成《迷途的羔羊》之后,受命参与集锦故事片《联华交响曲》的拍摄,担任其中两部短片《两毛钱》和《小五义》的编导工作。同时,他也在紧张地筹备着自己的下一部影片《王老五》的拍摄。1937年2月,《王老五》正式开机,男女主角分别由王次龙和蓝苹(江青)饰演,这也是蓝苹从影以来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写流浪汉王老五其貌不扬,但秉性善良,因家贫,年三十五仍未娶妻成家,却单恋着邻家泼辣的穷姑娘。不久,穷姑娘老父去世,无力安葬,王老五仗义相助,博得穷姑娘的好感,终于以身相许。婚后他们生养了4个儿女,生活益窘。不久一二八战起,汉奸工头企图收买王老五纵火烧毁棚户区,王老五识破汉奸用意,因与汉奸斗争而被杀,家也被火烧了。王老五的老婆在血泊中觉悟了,她抬起头来,准备承担生活的重担。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属于“国防电影”之列。片中有一首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插曲,后来曾广泛流传,歌词是:“王老五呀王老五,说你命苦真命苦,白白活了三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影片拍摄了约半年,到1937年夏已基本完工,只剩一些扫尾工作。“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战争”的爆发,将中国导入了全民抗战的轨道,原有的一切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王老五》的进展和公映也因此延宕了下来,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1938年3月底,上海的报上刊出了一则署名蔡楚生的奇特启事:十万火急招寻“王老五”。启事写道:“战事发生,‘王老五’因环境关系,迄今杳无下落,全沪人士,望穿秋水,特此登报招寻,见报速速归来,至要至要!”(《蔡楚生谨启》,载1938年3月30日《新闻报》)这恐怕是中国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一则“启事”,但显然是电影公司别出心裁的宣传手段,因为此时蔡楚生早已离开上海赴香港在编导《孤岛天堂》了。电影公司出此一招显然有其特殊考虑,因《王老五》一片的拍摄已过了将近一年,观众可能已无印象,刊出这样一则奇特的“启事”,就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果然,4月2日,《新闻报》在头版刊出了影片《王老五》的大幅广告:“《王老五》影片公映,一切国产巨片肃静回避!”3日,该片首映于新光大戏院。应该说,在当时的新片中,《王老五》的宣传攻势是十分豪华的,这只要翻一翻当时的报纸就可以知道了。但《王老五》的头轮首映期只有仅仅两周,至16日就停映了;以后于同年10月由中央大戏院又复映了两周。这和蔡楚生以前影片的上座纪录简直难以相比。但在当时,这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抗战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其他一切与之相比都算不了什么。

  贰 公映以后

  《王老五》公映以后,一些敏感的观众(特别是以前曾和蔡楚生并肩工作过的朋友)发现影片和原先发布的电影故事不尽相符,尤其是影片结尾部分作了很大改动。原来汉奸工头企图收买王老五纵火烧毁工棚,王老五因觉悟拒绝而被杀害等等情节都被删去,而代之以这样“温馨”的结尾:王老五的朋友阿毛终因贫穷离开了痛苦的人世,他老婆呼天抢地,懊丧自己以往对丈夫欺凌太甚。王老五的老婆看在眼里,也深悔自己对待丈夫过于严酷。回到家里,她向王老五哭着忏悔前非,“从此夫妻间显得融融洩洩,亲密逾恒”。他们立即在报刊上发文,揭露此事,并表达他们的不满。

  当时发行量最大的《电声周刊》这样写道:“蔡楚生在电影界为第一号慢导演,《渔光曲》前后摄制至十八个月之久,其新作《王老五》经公司当局一再限以时日,仍需十个月。所幸者此片已于战前摄竣,略事剪辑,尚能于今日付诸公映。然有一憾事,即该片具着深刻之讽刺气息,蔡楚生曾为之耗费不少心血者,而今皆牺牲于剪刀下矣。蔡之作品,复杂而有劲,观后不易忘怀,《王老五》以喜剧方式出之,更见精湛,惜以剪刀作祟,我人在目前见到之《王老五》,仅仅是一滑稽片耳。”(《蔡楚生战前之作,〈王老五〉作风已变》,载1938年4月15日《电声》7卷8期)蔡楚生的朋友李一他们则化名发文表示:把《王老五》原先的故事“和现在银幕上的来对校,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有许多不对点了,最显著的,那个结尾是没有了。原因何在呢?是作者自动的把故事更改了?还是受制于‘客观环境’不得不如此呢?依我想,后者的原因是多于前者的。根据现在的来看,那不单是一段说不过去的‘光明的尾巴’,这‘光明的尾巴’并且是架空得可以的……当我看完了戏出来,我自己问:《王老五》的主题何在呢?想了好久,我答不出来。因为我看到的只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穿插,这中间要找出一根骨干来,是不容易的……我希望能够读到蔡楚生关于《王老五》的文章,希望他能够告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史楫《关于〈王老五〉》,载1938年4月14日《电星》1卷10期)

  叁 《王老五》在建国后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王老五》这个版本的来龙去脉。本来,事情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但蔡楚生在日记中还记载了有关此片在建国后的一件轶事,颇值玩味。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大陆解放,蔡楚生此时已成为新政府电影部门的一个重要负责人。当时,由原“联华”一些成员组成的文华影业公司接收了“联华”的部分资产,他们想拿出部分旧片来放映以获取一些营业收入,其中就包括《王老五》。他们在上海打了一个电报向正在北京的蔡楚生请示。蔡在日记中记载了此事:

    在发表文章的同时,李一他们很快将有关《王老五》的种种情况发函告知了正在香港的蔡楚生。也就在《王老五》在上海首映后的第20天——1938年4月22日,蔡楚生在这天的日记中记录了此事:

  七时返苏怡兄处,得李一、汉臣、培元等来函,汉臣函中夹有《王老五》被“斩脚”之本事。李一函嘱我发表对被割裂后之《王老五》意见,乃草一公开函。因颇倦,深夜二时余始竣事。(《蔡楚生文集》第3卷《日记卷(1937-1952)》,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6月版)

  这封公开函后来通过李一他们发表在《电星》1卷13期上。蔡楚生在信中写道:“朋友,一切都没有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当一件作者虽然曾经为她的完成而呕心沥血的艺术作品,但在她没有摆脱‘一切是商品’的枷锁以前,遇到某种环境上的困难时,是必然会受到这样的遭遇的。我不能怨谁——因为事实并不是单纯的‘人事’问题。然而所不能恝然于怀的,就是我虽然已经离开上海,却仍被在鼻子上抹上白粉,被莫名其妙地推到观众面前的台上去跳跃一番,又被莫名其妙地推下来,想到这些,眼球不免有些湿润。”蔡楚生表示:现在大家看到的《王老五》已经是“只有残骸而没有灵魂的作品了”(《〈王老五〉编导蔡楚生给本报的信》,载1938年5月7日《电星》1卷13期)。蔡楚生在信中表达了这样两层意思:一、现在的《王老五》已缺少了灵魂,不能算是自己的作品了。二、《王老五》的被删改并非“人事”问题,而是环境的产物。这在当时上海已沦为“孤岛”的语境下,应该是最得体的表态了——既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又对公司的做法表示了一定的谅解。

  

  

  

  

  

  

  

  

  

  

  

  

  

  

  

  

  

  

  

  

  

  

  

  

  

  

  

  

  

  

  

  

  

  1949年7月30日

  影界集者约近百人,以周副主席未至,即先事看太原、淮海等战役之新闻片,复由吴本立、翟超两摄影师谈战地摄影的经过。十时余周副主席至,我首以“文华”来电拟复映《王老五》(因片中毛夫人任女主角,“文华”未敢造次)事,请示于周,周为纵笑,并答允征毛夫人之同意。

  1949年8月1日

  柯灵来,云明日将返沪,彼见“文华”致我之电,乃为挠头不已……草致邦藩、陆洁二先生函,告以《王老五》复映事接洽之经过,并云如复映,需附一字幕于片末:“本片尚有‘抗日除奸’之收场,但已于抗战初期时被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强迫剪去,足见其媚敌之一斑。”此函即自送请柯灵兄携沪。(《蔡楚生文集》第3卷)

  不知由“毛夫人任女主角”的《王老五》当年是否复映过,但从蔡楚生的“片言只语”中,我们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因“人事沉浮”而带来的那种微妙氛围,以及在这种氛围之下人们谨小慎微的言行。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由蔡楚生亲笔撰写的《王老五》电影本事当年是发表过的,我们今天也都能看到。2005年12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编辑、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影大典》(1931-1949)中,收录的就是这个版本。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之后出版的《蔡楚生文集》第一卷(蔡小云等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收录的却是“孤岛”时期被阉割肢解过的那个版本,这显然不妥,且有违蔡楚生的本意,应该在再版时予以更正。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