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3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4版: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共克时艰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求职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2009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仅一根香烟长度。如何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对管理部门是个考验——
开动脑筋应对“买票难”

齐中熙 林红梅


  “春运”是中国的独有现象。一年一度的春运,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有超过23亿人次通过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方式出行。

  相较于公路、民航,铁路是人们最为关注、也是反映意见最多的部门,“买票难”现象在这期间集中爆发。铁路部门如何缓解这些现象,让广大旅客能够走得了、走得好,正成为春运期间社会关注的焦点。

  客流“尖峰时刻”将临

  一张小小的车票,凝聚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每年春运,不知有多少人为了一张火车票而去彻夜排队、四处托人。相当一部分旅客反映,今年的票特别难买。

  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春运开始5天,铁路发送旅客2303.3万人次,日均460.7万人次,同比增加42.2万人次,增幅超过10%;每天发送旅客都超过去年节前客流高峰值。1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过488万人次,比去年节前高峰日多出近52万人次,创下春节前客流纪录。今后几天,铁路将迎来节前客流的“尖峰时刻”。

  北京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关晓宝说,往年,一般是学生放假后春运才刚刚开始。今年春节来得早,春运从1月11日就开始,造成春运前几天运力尤为紧张。

  他分析说,“买票难”现象,说到底是因为铁路运力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约6厘米,仅相当一根香烟的长度。平时,铁路日均可以满足约300万座席需求,而高峰日要达到近500万,运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谋远虑与解近忧

  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况,长远之计无疑要加快铁路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展开了大规模铁路建设。自2003年以来,铁路新建设里程达到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到2万亿元。今明两年,将新开工建设铁路2万公里以上,投入超过2万亿元。

  “到2012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1万公里,发达完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将基本消除。”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说。

  而面对到2012年这几年“最紧张”的阶段,则要靠改善服务、进一步强化便民和利民措施来缓解。

  ■ 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扩大运输能力。在客运最繁忙、客流最集中的区段停开货车,腾出能力搞客运。最大限度地把能力留给客运,保证旅客回家过年的要求。

  ■ 努力改进售票服务工作。加大窗口售票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车站窗口售票主渠道的作用。除了学生票和农民工团体票之外,其余的票额全部在铁路客票网上发售,主要客站要做到24小时不间断售票,并且停办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合同票的业务。

  集中民智应对考验

  每到铁路运输紧张时刻,票贩子就倾巢而出,为广大旅客深恶痛绝。杜绝票贩子光靠抓、堵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可问题在于,为什么票贩子手里能囤积大量车票,而旅客通过正规渠道却买不到票,这里边究竟有没有“车票”腐败的问题?铁路部门亟须探索一个公开、透明、合理的售票机制。

  为防止票贩子囤积车票,有人提出实行购买火车票实名制。然而,铁道部通过调研分析,认为这一做法无助于缓解铁路运力紧张的状况,也不适合中国国情。

  “实行实名制以后,丝毫不能增加运能,只能增加中间环节的工作量。”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认为。

  尽管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但王志国表示,目前在客票发售环节,铁道部也出台一些具体措施,严格规范售票行为。

  铁路等相关部门能否真正开动脑筋、吸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采取更多切实有效措施缓解买票难现象?对于思乡心切的人们,是期盼;对于管理部门,是考验。

  “新华视点”记者 齐中熙 林红梅

  (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