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位小“天文发烧友”在国内首个夜天光保护区感叹—— 上海为啥看不到满天星星? 马丹 |
厌倦了城市孤星几点的夜空,上海中小学“天文发烧友”寒假赴浙江安吉觅得满天繁星——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安吉县共建的国内首个夜天光保护区近日开放。上南中学、洋泾中学和万德小学30多位小小“天文发烧友”寒假“尝鲜”,成为首批夜天光“观星客”。这群城市孩子欣喜之余不禁要问:上海为啥没有这样看得到满天星星的黑夜呢? 追星 小“天文发烧友”抵达天荒坪的那天下午,是阴天,大家有点担心:夜间星空观测会不会受影响。到了晚上,老天很给面子,放晴了。看着天空越来越黑,星星越来越多,这群上海小囡惊呼:生长在繁华都市,从未见过如此璀璨的星空。 天荒坪观测基地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观测仪器——4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借助它,小小观星客摄下了猎户座蟹状星云、昂星团的“倩影”。上南中学的陆思灏等6位同学是最热情的“追星族”,为了一睹土星的风采,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到午夜12时。 消光 为了给天文观测保留足够的夜空,天荒坪按照国际夜天光保护协会的标准进行了一年的改造:撤掉朝天灯,所有路灯都罩上特殊的灯罩——只能照亮路面;周边宾馆房间也只采用床头灯、写字台灯等局部照明,还挂上了遮光窗帘。景区工作人员都严格按规定使用照明设备。上南中学的温安林老师发现,在天荒坪海拔900米的江南天池景区,即使是春节前夕也是黑灯瞎火的。为了消光,工作人员晚上打手电筒,还得包上一层红布。 亮夜 今年联合国国际天文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暗夜意识。减少夜间照明不但节能、减少光污染,还有利于健康睡眠、保护野生动物,更打开了“与宇宙沟通”的窗口。 近年来,上海的夜空越来越亮,星星离我们越来越“远”。据专家说,上海总体夜天光背景偏亮,已很难找到适合观测深空天体的夜空。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区域的天空亮度,比标准亮度亮了100倍都不止。受路灯、别墅区及工地照明灯、宾馆泛光照明影响,佘山天文台一台国内第二大口径(1.56米)的光学望远镜也患上了“白内障”。上海天文台最终只能选择安吉天荒坪建立国内第一个夜天光保护区。今后,活动星系核光变监测、空间碎片搜索、近地小行星搜索等科研工作都将“移师”天荒坪。 本报记者 马丹 评论 090204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