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活儿粗糙 吴强 |
两个多月前,我写过一篇题为《活儿粗糙》的随笔,说世纪公园旁边新开世纪联华大卖场,地下车库指示牌英文翻译七错八搭,让人啼笑皆非。随笔见报没几天,再去那里,发现英文都被刷掉,只剩下中文。 当时心下窃喜,觉得舆论催人向善的力量不容小觑,觉得卖场闻过即改的作风值得赞许。不过,又是好几天,上周末再去,发现刷掉的英文翻译一去不复回。我不免揣测——说揣测,是因为毕竟没有找主事的人“对质”——卖场方面是不想再把英文放上去了的。于是,有了这篇续篇。 不放回英文,想来无非两种原因:一种觉得前面放英文是多此一举,出了错还被挑刺,又是何必?干脆刷掉,不玩这洋风雅了,还不是生意照做门照开?另一种,觉得这翻译实在太难,斟酌良久,还是觉得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只能知难而退,虚席以待,不敢献丑。 第一种,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良苦用心,国际大都市的大卖场,有英文翻译,恐非多此一举,而是必要之举;第二种,这点翻译,不算难,不少是拼写错误,还有对应错误,仔细校对一遍,吃不准的翻翻字典,再吃不准,请教一下专业人士,可说是举手之劳,不可能束手无策。 既然有必要、又分明做得到,却为何只是一刷了之?恐怕还要找别的原因:其一、做事情,没做好,不是想着怎么去做好,而是干脆就不做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估计老外不方便也不会来投诉;其二、只做表面文章,既然你批评我翻译有错,我就干脆把错误刷掉,这下一眼看去,确乎是没有问题了。 我这样来分析这个英文翻译的粗糙活儿,绝不是小题大做,因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思维和行事方式,还有许多——欢迎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对号入座、即知即改。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