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数学教材“先天不足”,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独创知识结构图—— 老师“按图索骥”教得轻松学得开心 王蔚 卜惠琼 |
|
教育“减负”追踪 教育部门的减负,至少在小学阶段是花了大力气了,但为什么还有不少小学生觉得学业负担重呢?翻开小学数学教材,不要说一节课后的练习,就是一个星期的作业量,也不过区区几页,少的只有十多道题。那么,负担何重之有? 教材存在先天不足 “问题恰恰出在作业量奇少上。”在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种“另类”声音。但仔细一追究,这样的意见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一个知识点,有时仅有一个例题而没有习题,有时,一两道习题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令老师们苦恼的是,有的知识单元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过渡,甚至出现低年级教高年级的知识点,而高年级又去重复低年级已经学过的内容。“吃不准”也“吃不透”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只得靠大量布置课外教辅书上的作业来弥补教材的“先天不足”。 重复教学缺乏关联 照理说,小学数学教材应该是一个整体,各年级、各单元的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在编写体系上也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即一些知识点分数次安排在不同学段教,难度逐步加深。如“角”的认识在二年级和四年级出现,但学习难度逐渐加深。但在通常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缺乏正确完整的认识,导致了重复教习等高耗低能的情况。 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完整了解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如“角”的认识,四年级教师不了解学生之前所学,对于同一个知识点重复教学。而二年级教师也不了解知识点在之后的教学发展,无意间错过了“埋下伏笔”的好时机。二是因为教学时没有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习题量多而重复,学习也变得单一而机械,缺乏发散和灵活性,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 方便教学提高效率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彭浦一小正在进行的市级课题《基于知识结构图的小学数学目标导学》的研究,勾勒和创建了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因心中无数而盲目布置作业的情况。校长刘静说,知识结构图列出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再点连成线,线织成面,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进行比较、归类,使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而对教师们而言,结构图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吃透教材,不仅了解自己所要教学的知识点,更能了解到知识点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发展。这样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教师的重复教学以及过早的教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知识结构图的构建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减负,今后“按图索骥”地学习,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新学期在即,彭浦一小推出的数学知识结构图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而且在先期的教学试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悉,闸北区还将以彭浦一小为基地,将教材知识结构图的研究与整理工作推广到了语文及英语学科,以便学生们在学各门功课时都变得“容易”起来和开心起来。 本报记者 王蔚 实习生 卜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