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板梦想远大小车队收获不小 印度F1教父马尔雅多年付出终有回报 厉苒苒 |
| ||
|
当金色和白色相间的赛车紧跟鲜红跃马冲过终点,不远处的维修区里,有个身材矮胖的印度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他是维贾·马尔雅,印度力量车队的老板。在F1比利时大奖赛中,这支榜尾车队将黑马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将费斯切拉最终登上领奖台,带回车队成立以来首个积分。 印度力量车队创建刚满2年,这个来之不易的第二名,对车队而言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怀揣梦想,义无反顾,马尔雅,这位被称为印度F1教父的传奇人物,才刚刚开启他的世界计划…… 乱世带来希望 F1比利时大奖赛,莱库宁的夺冠意味着自土耳其站以来,F1连续六站比赛迎来了6个不同的分站冠军得主,这是自1982年以来很久未曾出现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2009赛季F1世界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 “我始终觉得自己比莱库宁更快。他能超过我只是因为一开始他在比赛中有KERS系统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时候我都比他快。我们本来可以赢得比赛。”赛后,印度力量车队车手费斯切拉曾这样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毫无疑问,中小车队在这样的乱世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布朗神话到红牛崛起,如今,以0.939秒的微小差距惜败于法拉利拿到比利时站比赛的亚军,印度力量在斯帕赛道无限接近冠军宝座,也代表了中小车队实力上的突破。 事实上,国际汽联所一直推崇的节约成本的理念,为并非财大气粗的边缘车队提供了机会。印度力量从赛季初备战的自信到赛季中持续的空气动力学改进,都证明了车队对于F1的良苦用心。 创业起步艰难 卷卷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印度人马尔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生意场上更是高手。在印度,马尔雅是家喻户晓、富可敌国的超级富翁,他旗下的产业涵盖制酒业、航空、地产等诸多领域。但在F1的世界,他只是一名新兵。 “我梦想拥有一支F1车队。我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时机。”2007年时,马尔雅曾这样说道。当年9月1日,世爵汽车正式确认接受了来自马尔雅和迈克尔·摩尔8000万欧元的出价——F1历史上第一支印度车队诞生! 世爵车队的前身颇为显赫,在2005年被有俄罗斯背景的米德兰公司接手前,这支车队是总部设在英国银石的乔丹车队——正是车王舒马赫的出道车队。 “2008年是起点。我们不会一开始就创造奇迹。”早在车队处女赛季开始前,马尔雅就曾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然而,现实永远比想象残酷。2008赛季,印度力量投入约1.21亿美元,却一无所获。0分入账,在F1的第一年,马尔雅深刻体会到“欢迎来到F1”的诱人语言背后,一支新车队是多么的孱弱无助。不过,这样的成绩单,却丝毫没有减少印度力量车队老板马尔雅的信心。 不甘失败的马尔雅辞退了原来的设计师、终止了与法拉利的引擎合作、转投迈凯轮的怀抱。按照协议,奔驰为印度力量的第二款F1车型VJMO2提供引擎和KERS系统,迈凯轮则为其供应变速箱和液压系统。与此同时,印度力量还有权使用迈凯轮的部件供应商网络。 一次次改动终于为印度力量车队带来“新力量”。看着领奖台上的费斯切拉,马尔雅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终于领悟,“任何事情都需要磨合期,而在F1领域,耐心尤为重要。” 未来目标宏大 许多年前,加尔各答的一个旧 飞机场点燃了马尔雅的赛车热情,在那里他沉迷于观看民间自行组织的赛车比赛,并最终确定了投资赛车事业的决心。从美国旧金山沙滩,到摩纳哥蒙特卡洛的海港,到处都有着马尔雅扩展其商业帝国时留下的足迹。这位出生于1955年的商界奇才创建印度力量时,更是立下了要让印度这个世界人口大国成为赛车大国的宏愿。 说到做到,在进入F1的同时,他也成为了印度国内赛车运动的首席推广人,他让两个分裂的赛车运动联盟合并,并帮助印度实现了2011年承办F1分站赛的愿望。 不惜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来发展赛车事业,从赛道到赛车手,马尔雅始终坚持本土化。一直在挖掘着印度的舒马赫和塞纳,马尔雅说:“我保证印度力量会从GP2和卡丁车赛场挖掘并培养一位印度车手参加F1比赛,”目前可能的人选包括前乔丹车队车手纳兰·卡西基扬以及本赛季GP2第10名查铎。不过,马尔雅否认了会立刻让印度车手顶替现役组合费斯切拉与苏蒂尔的可能,他认为那样是拔苗助长。他说:“我希望能在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印度,在这个以泰姬陵、锡塔尔琴闻名的国度,赛车是新事物。而如今,用印度力量演绎F1传奇,印度F1教父马尔雅希望,自己的努力会在未来,让世界通过赛车记住印度。 本报记者 厉苒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