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中国60周年征文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基金
 第A23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A24版:教育周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9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名同姓怎么就危害到客户资金安全了呢?银行的这种荒唐规定,充分说明了国内银行的服务意识确实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李军,银行喊你回家改名字

苑广阔


  据报道,因名叫李军的人太多,银行说为客户安全考虑,拒绝了一名叫李军的客户在东莞东城路上的一家银行开户。

  公民出生时无法自主决定自己姓甚名谁,姓名大都是父母或者其他人给起的,长大后银行决定要不要你这个客户,这对公民而言,显然有失公平。银行为此解释说,这是因为银行系统有限制,超过300个同名同姓者,就不能再开户了,这是出于对客户安全的考虑。

  银行考虑客户的安全是其责任和义务,但制定这种僵化死板的规定,却只能给客户添麻烦。

  银行的系统是银行自己设计的,那么试问,这300个同名同姓者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依据又是什么?为什么不是100个或者是500个呢?

  况且,作为公民身份最重要识别依据的居民身份证,每个人的号码都是不同的,怎么能说同名同姓就危害到客户资金安全了呢?银行的这种荒唐规定,也充分说明了国内银行的服务意识确实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即使从法律角度而言,银行对这“第301个李军”的拒绝,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银行和出租车一样,都有着强制缔约义务——出租车无正当理由,不得拒载,而银行在市民拿着合法身份证到银行开户、存钱时,银行也是有义务来满足市民的需求,如拒绝那就属于违约行为了。

  理论上虽然这么说,但公民为了在一家银行开个户头,就得去和银行打一场官司,这个代价是否有点大?看来,这名叫李军的客户,如果真想在这家银行办理业务,那就只能回家改名了。

  广州日报(苑广阔)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