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七言联抱柱 成日至 |
| ||
|
我到城郊农村收集藏品,在一家比较古老的房子前,一位老者出示了一对竹雕七言联抱柱(见下图)。据老者介绍,这对竹雕七言联抱柱,本来不是他家的,解放前原为本村一户地主家所有。该地主家有住房几十间,良田三百多亩,家丁几十人,房屋后面还有个小花园。小花园中有假山、荷花池,还有一个供人休息的小亭子。这对竹雕七言联抱柱,就是分别挂在小亭中两根圆柱子上的。土改那年,这户地主的房子和土地分给了贫下中农,房屋后面的小花园,假山砸碎了,荷花池填平了,小亭子拆除了,挂在小亭子圆柱子上的这对竹雕七言联抱柱,就被他拿了回家,并一直保存到现在。过几天,他家也要拆旧房、建新房了,想把这对竹雕联抱柱转让出去。 抱柱,是用竹、木雕刻而成的呈半圆形的长方对联,因挂在亭阁中圆柱子上,能够与圆柱吻合,所以被称为抱柱。抱柱的大小,要视被挂圆柱的粗细决定:圆柱高、粗的,抱柱相应要大一些;圆柱矮、细的,抱柱则相应小一些。由于这对竹雕七言联抱柱,原来是挂在小花园里的小亭子中的圆柱子上的,因此,尽管比较小巧,雕刻却很精细。 这副竹雕七言联抱柱,是将圆竹劈成两半,铲平其竹节,各截取一段长竹片雕刻而成,为一对两片,每一片长84.6厘米,宽10.2厘米;雕刻的技法与一般竹雕、木刻抱柱不同,一般竹雕、木刻抱柱采用浅浮雕技法,而该竹雕七言联抱柱采用的是透雕技法,比浅浮雕难度大、花工多;所雕的七言联,为草书,每片一联,上联是“树经风雨根尤壮”,下联是“梅映霜雪香更浓”,较好地表现出了小花园中的景色和赏景人热爱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由于七言联的各个字均为透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每一个字、每一笔画的相互连接问题,而且力求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合理安排,使每一个字既艺术化,又让人容易识别;在七言联七个字的周围留有边框,左、右的边框比较窄,宽约2.4厘米,上、下的边框比较阔,上框阔10.5厘米,顶端有葫芦和卷云纹装饰,葫芦上部有圆洞,可以用钉子穿入洞中,将抱柱钉到圆柱上,下框阔5.6厘米,下端亦用卷云纹装饰,中间也有一圆洞,可穿入钉子固定抱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