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职位遭遇用工荒 雨菡 |
尽管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工科热”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但是市场的需求并未引发沪上技术类人才的供应量明显增加,反之不少工科人才纷纷转投营销类职位。长此以往,技术类职位必将遭遇用工荒。 人才结构待优化 据悉,目前技术类人才的结构仍然不甚合理。处于人才金字塔底层的技工总量明显不足,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构成,技能素质的整体水平都不高。此外,沪上包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在内的高技能人才总数虽然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9%,但年龄结构老化,面临年龄断层危机。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则重金难求,这表明既精通技术,又擅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较为紧缺。 某制造企业的招聘人员童先生表示,目前建筑施工、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商贸等行业尚具有比较充裕的储备,而光机电一体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人才则十分紧缺。童先生认为,社会发展、技术革新,都需要技术类人才结构相应做出调整,“富有经验的本地中年人才加上年轻的外地人才,构成了沪上技术类人才的主力军,但总体上人才的供应量仍不太足。”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技术类职位已经一跃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需求前三”,而针对年中招聘大多为“补员”的特点,一批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类人才受到热捧。“具有丰富知识储备的应届大学生反而会受到冷遇,这可能间接造成一批原来有潜力成为高级技术类人才的大学生转而从事营销、市场等薪资更具有竞争力、工作经验门槛较低的职位。” 收入水平处低位 毕业于沪上某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的小罗表示,自己最终没有选择从事技术类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不佳,没有职业成就感等原因。“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成了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白领,如果去做技术类的工作,感觉跟工地上汗流浃背的民工差不多,以后别人问起我在做什么工作,总觉得有点没面子。”小罗最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与专业完全相悖的营销工作,而工作三年每月近万的收入也让他感到比较满意。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技术类职位薪资水平偏低也许是导致人才匮乏或流失的关键原因之一。“技术类岗位虽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通常性价比不太高,很多助理工程师等不及升任工程师,就已经选择跳槽,去做相关行业的其他工作了。”其中,尤以一线技工、技师等偏重操作、实践的人才,及技术总监等技术管理高端人才缺位严重。专家认为,工资增长幅度缓慢、相关人才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是造成目前一线工人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在高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企业加大培训力度以及各方面的人才储备。 据某项调查表明,目前技术类职位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普遍较低,有不少甚至坦言将技术类的岗位作为职业的跳板,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后,就会转向管理、营销等其他岗位。其中,“收入水平”是让从业人员最不满意的指标之一,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 调整策略纳良才 近年,技术类人才开始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而高校和企业作为技术类人才的一线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也都根据人才市场出现的微妙变化,调整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据悉,目前一些高校已经与制造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使得这批工科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够顺利完成职业化的转型。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技术类职位人才收入较低、工作环境不佳等制约条件,一些企业也正在酝酿调整工资、福利水平,有效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紧缺高级技师的收入一点都不比外企白领差,而技术总监这样的高端人才收入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中也已经处于中上游的位置。”制造企业的招聘人员童先生表示,目前为招募更多的优秀人才,技术类职位的工资水平已经有所上浮。 雨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