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杨云棠 |
我曾为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策划且主持过一次全国性的“燕国材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地点设在张家港市沙洲宾馆。当时,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拨冗出席会议。休会期间,与朱副市长交谈中,他有一个学习与生活的理念,我十分赞许。他说:阅读应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古今中外,高质量的生活都包括人的精神追求。现代阅读与往昔阅读有一个区别:过去,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接受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有的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或者甚至是错误的,故现代阅读更显重要。譬如,新近,华东师范大学朱碧莲教授赠予的《还芝斋读楚辞》一书,其中对屈原修养观的评析就是新颖的。过去,学《离骚》时,只知道屈原的理想抱负及对谗人的抨击。《离骚》中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像这样的诗句以前即使教授们知道屈原强调修饰容态,使与内美相得益彰,他们也不敢在课堂宣讲。 朱碧莲教授在《屈原之儒家修养观》一节中,这样评析道:《离骚》描写诗人以修饰容态来保持、发扬内美,既是诗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也不容否认是诗人儒家修养观的具体表现。以服饰来说,诗人时刻不忘修饰整治,儒家对此就是十分重视的。 朱教授还列举:《论语·尧日》:“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荀子·劝学篇》谓:“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于是,朱教授作出这样结论:儒家以为修饰容态,应为士人修身的必备节目,决不可等闲视之。 这样的阅读不仅开拓了视野,增进了知识,纠正了《离骚》即牢骚的管见,且为我辈和我辈一样喜欢修饰容态的人士,寻找到了历史的渊源,这是儒家的生活做派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