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深度报道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风从羊城来 特别报道
 第A18版:风从羊城来 特别报道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风从羊城来 特别报道
 第A21版:风从羊城来 特别报道
 第A22版:风从羊城来 特别报道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19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20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3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留学移民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自发悼念“11·15”特大火灾遇难者
遍地菊花婆娑泪眼为逝者祈福

宋宁华

  ■ 今天上午,部分本市青年自发采购菊花,赠送给来到现场悼念的群众 本报记者 陈正宝 摄

  今天是胶州路728号火灾发生后的第7天。从清晨5时开始,不少市民群众自发来到火灾现场周边,或手执一束白菊花、或默默垂泪凝望大楼,自发悼念在这场特大火灾中的遇难者。

  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胶州路728号,楼仍在,但多数门窗已经毁损,一片焦黑。上午7时左右,已有上千人聚集在这里。菊花满地、蜡烛点点,遇难者的遗像沿着大楼周围一路摆开,到处是含泪的眼眶和悲伤的面孔。

  在一对遇难者夫妻的遗像前,不断有亲友前来吊唁。这是一对画家夫妻,许多学生还是孩子,孩子们送上鲜花的同时,还将自己最珍爱的玩具等也摆放在老师遗像前。在一张几十人联名签字的悼词上写着,“青山垂首、苍天呜咽,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网友自发送出菊花

  8时40分左右,市领导俞正声、韩正、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等一行来到火灾现场,所有人均是一身黑色服装,有的还打上了黑色的领带。每人都手持白色菊花、深深鞠躬、沉痛默哀。

  在胶州路、余姚路口,一块半米见方的白底牌子上,人们用黑色丝带组成心形图案,上面写着“沉痛哀悼”、“免费发放哀悼物品”等。原来,多家网站的网友们自发组织,为前来祭奠的人们免费提供菊花。

  在现场,一辆汽车后备箱内放满了黄白菊花,网友们几乎每秒钟就要送出一朵菊花。

  获得捐助又转捐出去

  上午9时开始,遇难者家属开始陆续进入。一位遇难者家属已经泣不成声,在家人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入现场。她痛哭着:“你在火灾时候最后打来的一个电话还是想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千万别来,这里危险,你自己怎么就没活着出来呢!”

  一名父亲手捧女儿的照片,紧紧抱在胸前仿佛依然抱着自己挚爱的女儿,照片里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还在盈盈微笑着,“女儿才25岁,火灾那天正好调休在家,谁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她那么年轻,那么优秀……”

  据悉,火灾发生后,每天前来吊唁的居民都有上千人,吊唁的鲜花摆放了一拨又一拨。不少市民在媒体上看到报道后,千方百计找到受灾居民,将慰问款送到他们手中。有受灾居民拿到捐款,却转手又捐了出去,“还有比我们更需要的人。”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