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众服务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投资理财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地产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家装之窗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4版:E生活
2011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五”规划目标之一:“人均生活垃圾处理削减率达到20%以上”,农工党提案呼吁——
垃圾处置设施建设需有前瞻性

江跃中


  “生活垃圾减量化已被设定为‘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市委建议中已把目标设定在‘人均生活垃圾处理削减率达到20%以上’。”农工党在即将提交上海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建议:城市垃圾处置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必须尊重科学,要有前瞻性。

  近年来,本市在城市垃圾处置硬件投入上手笔很大,但一些建设项目却遭遇“骑虎难下”的尴尬。

  农工党的提案举例说,本市西部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位于中环和外环之间,两期工程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投入使用,当时也做了环境影响评估,装置的配置距离在当时是科学合理的。随后几年,由于周边地块大力进行房地产开发,该处成为居民密集区,离得最近的小区直线距离只有500米左右,有居民5万人左右,半径3公里范围内更高达30万居民。2008年该项目计划要进行扩建。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垃圾焚烧厂选点不能位于城市化形成区。为此,周边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目前项目进展已经搁置。

  2001年12月建成投入试运行的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当年周边大多为农田和散居的农户,如今周围已经规划和建成了大型居住区,有十多个居住小区以及幼儿园、学校等设施。计划运行寿命30年左右的工厂运行才10年,就可能面临拆迁,择地另建新厂。

  提案指出:“如果有关部门能充分尊重相关行政程序,重视专家的环评意见,在新项目规划时能考虑周全,则不会出现这样‘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提案还建议逐步完善覆盖全市域的垃圾全程分类物流系统。现在不少居民在家里已经自觉实施了垃圾分类投放,但是收集系统却没有及时跟上。居民从家里拎出来的一干一湿两个袋子,到了小区只能放在仅有的一个垃圾桶里;即便有两个桶,等放到垃圾运送车上,又混在了一起。

  “因此,必须加大对分类垃圾运送系统的推进,分类进入终端处理系统。”提案建议,可以从空间方面进行分类处理。所谓空间就是家里有几个垃圾桶,小区也相应地配几个垃圾桶;运送垃圾的车辆也必须用不同的车,不能混装。这样,垃圾到了终端处理系统,仍将处于干湿分离的状态。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