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去年有五万人离婚 房子搅乱金陵婚事 |
在南京,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南京的结婚人数并没有创造新高,但是离婚人数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首次突破25000对、超过50000人。这其中,不乏为拆迁、购房等“假离婚”的人们。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的离婚人数从2001年比2000年度多出96人,再到2006年比2005年多出2854人,一直到2010年比2009年多出14574人。如果不加分析,这个数据会让人惊讶,连呼“看不懂”。但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后获悉,离婚人数的陡增,与房子有不少关系。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感情不和等因素外,房子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了离婚的导火索。 某专业房产网站曾推出一个“为买房子假离婚,你愿意吗”的网络调查问卷,结果有64%的网友说“可以试一试”。据了解,近年来,子女上学、拆迁补偿、购房等都成为假离婚的种种理由,这条获取利益的成功捷径让很多夫妻纷纷复制效仿。业内人士认为,“假离婚”是对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诉求表达。有法律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对神圣婚姻的亵渎,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为多得一套房 为拆迁多分套房排队办离婚 南京麒麟科技园去年开始动迁,涉及江宁、玄武、栖霞等几个区,而这几个区去年的离婚人数也远超其往年的数据。以江宁区为例,去年该区结婚10268对,离婚5387对;而在2009年,该区结婚为10020对,离婚则为3081对——离婚人数比前一年几乎翻了一番。 南京各大媒体去年秋天都曾报道过当时排队扎堆离婚的情景,有对耄耋老夫妇因为找不到当年的结婚证,而不得不先办结婚再办离婚,为的是多拿一套离婚后政策范围内允许的第二套安置房。 “当然,我们不能说该区来办离婚的都缘于拆迁,但净增的数据至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奔着政策的漏洞来的。”采访中,民政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为买二套房 钻公积金空子半月离婚复婚4次 去年11月,南京出台了《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第二套住房公积金首付款不低于50%,贷款利率1.1倍”。 同月,在建邺区婚姻登记处,一对年近四十的夫妇在两周10个工作日内先后来此办理离婚、复婚、离婚、复婚共4次手续。 “可能与他们要买二套房有关。因为房贷政策收紧,离婚后夫妇一方原先没买过房子的,此时再买就可以享受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的优惠政策。”据登记处一位登记人员回忆,那对夫妇第一次进来的时候,表情虽有些不快,但又蛮轻松,不像她平时接手的常规离婚,两人在十几分钟内办完了手续。谁知第3天又来办理复婚,“买房的手续办完了,所以赶紧来怕有变故。” 但让工作人员吃惊的是,那一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午,双方又来要求离婚了。那位妻子表示“还有手续没办完”。到了后面一周的某天,两人第4次来登记处办复婚手续:“离婚的风险很大,我们不是感情不好,纯粹是这房贷闹的。” 对此,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几十万元的房贷差距,这对夫妻离婚显然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南京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透露,去年11月起,因为离婚后买房的人突然增加,一向对离婚证不敏感的银行也开始嗅觉灵敏,在离婚证上挑剔起来。有对70后离异夫妇一道来办理贷款,因离婚证没获得认可,男方当场就对女方抱怨:“叫你办个真的吧?真的才9元,假的花了200块还没效,这不是找麻烦吗?”女方一时语塞,半天缓过神来:“万一你不愿意复婚怎么办?!” 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证实,因为法律规定结婚离婚自由,只要双方手续齐全,登记处就得办理。对于那些购买二套房,想获得贷款利率及首付优惠的夫妻,他们事先都仔细算过账,岂是工作人员的劝说就能让他们打退堂鼓的? 想让孩子上名校 这种假离婚在南京不起作用 “当年为了让儿子能进入市实验小学读书,我们绞尽脑汁,托关系、走后门都不成功,最后离了婚才如愿以偿。”嘉兴李先生介绍,按照户口划分学区,当年儿子应当进入当地吉水小学,但是夫妻两人一心想让儿子念实验小学。“最后我们想到假离婚,让儿子跟着我落户到单位的集体户口,那么不用走后门,自动就划入实验小学学区了。”像嘉兴李先生夫妻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达到让孩子上名校的目的,在南京行得通吗?记者采访了招生专家,得到的回复是:难! “在南京,如果想通过假离婚来达到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南京一位招生专家告诉记者,以前也遇到个别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就假离婚,然后把户口随一方迁到学区比较好的老人家或者单位,但最后的结果是得不偿失。“如果假离婚就能上名校,这样对那些花上百万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不是很不公平吗?”一位家长发表看法。 “碰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由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学校’。” 扬子晚报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