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不同 反响不同 节目取名也要面向观众 杨建国 |
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将于本月20、21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一台现代舞作品。根据原文名称,这台节目被翻译成“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但是,同样是这台专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却被标上了“舞之巴赫”的名称。记者了解到,同一台节目,名称不同,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响,也大有区别。 现代舞一般通过具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抽象的理念或情感。所以,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用“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来命名这台现代舞专场,是根据作品的创意而来。当然,取名“舞之巴赫”也有依据,编导根据巴赫作品《赋格的艺术》而创作,意在用舞蹈与音乐构建艺术建筑。前者强调了真实反映创作理念,后者偏重了巴赫音乐。据介绍,在北京,购买“舞之巴赫”门票的,大多是音乐爱好者;在上海,则大多是喜欢现代舞的市民。 北京观众的反响显然要比上海观众热烈,这个现象也引起了主办演出的上海大剧院人士的思索。节目公布后,观众却对“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出现颇多议论,有的人认为颇有想象空间,但大多观众却说是“不知所云”。 已经公布的名称无法改变,主办方只能加强编导的介绍和节目内容的推广,以引起观众的关注。这也给演出界人士留下了一个提醒:多从观众感受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节目。 本报记者 杨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