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众服务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投资理财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地产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家装之窗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4版:E生活
   2011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称不同 反响不同
节目取名也要面向观众
杨建国


  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将于本月20、21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一台现代舞作品。根据原文名称,这台节目被翻译成“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但是,同样是这台专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却被标上了“舞之巴赫”的名称。记者了解到,同一台节目,名称不同,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响,也大有区别。

  现代舞一般通过具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抽象的理念或情感。所以,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用“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来命名这台现代舞专场,是根据作品的创意而来。当然,取名“舞之巴赫”也有依据,编导根据巴赫作品《赋格的艺术》而创作,意在用舞蹈与音乐构建艺术建筑。前者强调了真实反映创作理念,后者偏重了巴赫音乐。据介绍,在北京,购买“舞之巴赫”门票的,大多是音乐爱好者;在上海,则大多是喜欢现代舞的市民。

  北京观众的反响显然要比上海观众热烈,这个现象也引起了主办演出的上海大剧院人士的思索。节目公布后,观众却对“多元·静默与空的形式”出现颇多议论,有的人认为颇有想象空间,但大多观众却说是“不知所云”。

  已经公布的名称无法改变,主办方只能加强编导的介绍和节目内容的推广,以引起观众的关注。这也给演出界人士留下了一个提醒:多从观众感受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节目。            本报记者 杨建国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