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胰腺癌 倪泉兴 |
|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在美国,胰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四位。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上海市区恶性肿瘤总发病趋势下降,但胰腺癌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势头,列全市恶性肿瘤第八位,死亡率位列第六位。 胰腺位于上腹部,为人体第二大腺体,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胰腺的外分泌为胰液,每日分泌约750-1500ml,主要成分为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各种消化酶以及水、碳酸氢盐,参与糖、蛋白、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如果某种疾病导致胰腺功能受损,胰液分泌不足,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胰腺的内分泌主要为胰岛素,是人体糖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有可能患糖尿病,除此之外,胰腺还分泌胰高糖素、生长抑素、胃泌素等,可见胰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目前研究认为,胰腺癌发病与这些因素相关:吸烟,过量饮酒,喜食高脂肪、高热量、熏烤煎炸及腌制食品,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以及职业环境暴露。 哪些是胰腺癌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突发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病人,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胰腺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但下述临床表现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提示作用: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痛及腰背痛,无痛性黄疸,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消瘦与乏力等。 胰腺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根治性手术仍然是胰腺癌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临床上推行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首席专家,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