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日本史上最强地震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专版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A21版:特稿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保健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健康生活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11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衰竭的心脏安置“电子保护神”

程霜


  当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需要时,这便是心脏衰竭。通常,若患有心脏衰竭,病人首先应当改变生活方式以及采取药物治疗的办法。上述方法对心脏衰竭初期患者比较有效。如果这些疗法已经不能有效控制病症,就需要选用介入治疗或高创伤性手术等多种方式。

  相较于高创伤性手术,介入治疗手段是后起之秀,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疗效以及安全性比较满意,只是普通百姓对其了解和认识不足,医疗信息的不对等延误了患者选择先进医疗手段的时机。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为例,它能帮助舒缓心脏衰竭症状,在很多情况下,也有助于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CRT必须通过一个如同火柴盒大小的设备植入患者皮下,再通过导线作用于心脏,“大展身手”发挥“护卫”效用,挽救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当病人不得不接受CRT时,难免顾虑重重。首先是担心手术的效果与风险,其次认为电子产品放到身体里面不安全,担忧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麻烦,会经常想象机器是否在正常工作,还有经济方面的顾虑,以及担心介入技术和设备运用的时间不够长,不够成熟等等。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张澍坦言,患者及家属的这些想法都是合乎情理的。作为专科医生,一方面要科学地选择确实需要这种治疗的病人,另一方面要把治疗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告诉病人,让他了解接受治疗的好处,同时也让他懂得如何避免产生不利。随着老百姓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好,目前植入器械、导管消融技术已得到了快速发展,收获良好疗效。另外,积极培训心电生理专业医师也是当务之急。卫生部、医学会以及圣犹达医疗高级技术中心等专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心电生理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程霜  本版图片 IC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