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 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彼得·巴菲特 |
|
◆ 彼得·巴菲特 “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为我们带来了《做你自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3月版)这本心灵成长之书。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彼得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生由自己打造!”他在名校斯坦福大学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尽管历经波折,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曾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 没有人自己要求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人,不值得以此为荣。而出生于贫穷家庭的人,也不应当以此为耻。为什么要感到荣耀和羞耻呢?我们甚至连无辜的旁观者都算不上,因为在抽取出生的彩票时,我们甚至还不存在! 很显然,在生命的伊始,没有什么是谁应得的。没有人应该富有或贫穷,享有特权或受到压迫,身体健康或带有残缺。没有人应该拥有好的父母或不好的父母。所有这些随着生命的开始而随机发生,不论公平与否,只是简简单单地发生着。 在运气的一端,那些出生伊始就霉运缠身的人往往会满腹怨恨,怀疑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这种抱怨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在运气的另一端,那些人会认为他们出身富有或长相俊美,是因为他们理应如此。虽然这种观点毫无依据且不合逻辑,但人们却喜欢这样想,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心里很舒坦。 事实上,在生命伊始,一切都是随机的。我相信我们若能接受这一事实,就能懂得谦逊,也才能务实地展开属于我们自己的最独特的一生。虽然我们都很清楚,没有人一出生便应该位于某个起点,但仍然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冥冥中就拥有获得好运的资格。有时这些人会祈求神灵保佑他们身居高位,好像上帝除了让他们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外,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传承,好像从前获得政府赠地或创办企业的某个祖先与他们自身价值有直接关联一样。有时,这些自以为是者,甚至丝毫不去劳神思索。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受到了好运的垂青,那又何必刨根问底呢? 可能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学校里的势利小人,工作中温文尔雅却总是逃避责任的庸人,这些人认为政治头脑可以代替辛勤工作。他们往往是高尔夫球场中爱耍手段的一员,在打网球的时候,他们往往竞技状态良好,但却缺乏运动道德。在交友时,虽然他们娱乐性十足,但却完全不可信赖。总之,这些人出生时享尽了意外的好处,因此完全被宠坏了。 很多享有特权的人往往外表精致、举止优雅,但这背后似乎缺失了什么。他们表面的自信其实非常脆弱和易碎,因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习惯。他们对名车、游船和避暑山庄的疯狂迷恋其实是在补偿某些更加珍贵、微妙的内心缺失:使命感、对于真正自我的认同和接受,无法将拥有的和内心渴望的东西做有意义的连结。最主要的是,这种玩世不恭往往是为了掩盖他们自尊心的缺乏,但这样的精致面具最终都会失去效力。自尊心只能靠拼搏赢得。这一点极其重要。许多养尊处优但内心空虚的人已经在无意间被剥夺了有价值的冒险机会。他们的家庭给予他们的是奢华但已缩水的人生。正如我父亲说的,他们出生时含着的金汤匙,有可能会变成背上扎着的金匕首。没有哪个父亲会剥夺子女活出饱满人生的最佳机会。没有哪个母亲会阻止自己的孩子去找寻自尊并实现个人价值。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却总是好心办错事呢?原因之一就是富裕家庭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危险没有被足够重视。人们都清楚金钱买不到幸福,但也心照不宣地承认幸福换不来金钱!的确,有了钱,就可以更容易地解决一些生活压力,但这并不证明金钱无所不能,更不能消除个人的痛苦。说实话,当太多家庭挣扎在贫困边缘时,我们很难对富人的后代产生好感。 不过,所谓的富家子女,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诱惑。这些问题真实存在,虽然它们可能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无关,但也不容小觑。 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前不久我偶然看到《特权的代价》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博士马德琳·莱文的研究报告。莱文博士基于2007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有30%至40%的富家子弟患有抑郁症。在这项统计数据中,年轻女性占到了22%,是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至15%,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些错误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就是用金钱代替爱。 各类指导手册上对于如何为人父母都有大量描述,而我想说的是,富有的家长往往太关注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他们给了子女大量的金钱,却没有给孩子应有的爱。手中的信用卡可以让你很轻松地就能给孩子买个玩具,这会使孩子兴奋几分钟,也许某些家长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他们就能全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当中了。可他们却不知道,对孩子而言,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是父母能够花时间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观察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并尝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但是,这需要真正的投入,而不是一张信用卡就能敷衍了事。 我认为小孩子具有一种长大后就淡忘的智慧。孩子们懂得时间比金钱更重要。而成年人,尤其是当他们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尽情享受公司分红的时候,往往认为金钱比时间更重要。之后,当金钱失去吸引力而时间变得紧迫时,他们才蓦然回首。但那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未曾共度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 富有的家长常犯的第二类错误,与我们探讨的主题关系更密切。如果说人生由我们打造,那么关键是我们必须自己打造人生。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接受帮助,或者不准利用我们的优势,只不过这当中会有很多界限和灰色区域。当善意的父母给子女铺就的道路太过平坦时,就会剥夺他们赢取自尊的机会,使他们在塑造性格的过程中丧失战胜挫折的机会。而只有战胜这些挫折,才能使一个人拥有真正、持久的自信。 我父亲常说:有能力的父母给子女的财产应该够做任何事,却远远不够无所事事。有个良好的开端是件好事,但让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却往往会害了他们。某些时候,子女应该尽早脱离家庭这个温室! 富有的家长为子女铺路时,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加入家族企业,或引导他们进入先辈的成功领域。我父母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希望我们兄弟姐妹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用尽所有心思和力量去追求,这样我们才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在所做的每件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 这是父母对我们的“祝愿”,而不是期望。他们知道寻找激情是一个艰难而神秘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家人若给大多压力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鼓励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另外,我们也从父母的教导中懂得职业地位或财富潜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假使我宣布自己的乐趣是捡垃圾,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呆在垃圾车上,也会感到欣慰。只要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对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