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街秘藏 姚自豪 |
|
3.皇帝的瓷器 太祖赐宴。李成不知道太祖今天为何单独赐宴,心中纳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会儿,魏总管悄悄走到赵匡胤身边,耳语几句,赵匡胤颔首微笑,打了个手势,乐声顿起,一队歌女徐徐移步,翩跹起舞。 轻歌曼舞之间,突然,赵匡胤一反常态,大声吟诵起来:“小径清风,吹走落叶难收……”当他把最后一句“总是周后”念完,李成已是吓得魂飞魄散了,“当啷--”手中的酒杯落地…… 赵匡胤依然笑吟吟地说道:“来呀,给李将军换杯——” 一个内侍走上前来,双手托着一个玉盘,盘中放着一个瓷杯,这杯儿小巧玲珑,天青釉色,如玉一般——柴窑! 世宗柴荣在世时极重窑业。一天,有窑工向世宗请旨烧制何等器皿,世宗在批状上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著般颜色做将来。”这种“雨过天晴”般的釉色,寄托着世宗对国运的美好向往,这类被后世誉为“柴窑”的御制秘器,仅是世宗的皇后以及几位宠妃寝宫内才有,而此刻内侍斟酒的这一个柴窑杯子,竟是刚才魏总管带人从李成住处搜得!李成早已吓得浑身颤抖,跪伏在地,做声不得。当天,李成被赐死。当夜,璥妃自缢于月华宫。 这件事,除了魏总管稍稍知道得详细一点外,没有第二个人知晓内情。至于李成和璥妃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旁人不得而知,抑或是柴荣亡故后,璥妃寂寞,暗生哀怨之心,李成眷顾旧主,暗中劝慰,两下往来,彼此相怜,璥妃以柴窑酒杯相赠,如此而已,但不管怎么说,这事被赵匡胤抓住了把柄,他受了恶梦的警示,借题发挥,做足文章,终于自以为是地觉得已经铲除了柴荣在梦中所说的“力量”,否则,李成掌管着部分禁军,这岂不是卧榻之旁的猛虎? 不料奇怪的是,某日某夜,太祖又做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梦,他又梦见世宗柴荣头戴紫金冠,身着蟒袍,举步走到龙床前,冷冰冰地对他说:“这深宫内院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存在,你是清除不了的!” 太祖再度被惊醒,大骇,李成已被剪除了,世宗的力量还在哪里呢? 赵匡胤在魏总管和几个内侍的陪同下,悄悄来到了璥妃的月华宫,他示意魏总管等人候在宫外,自己推门而进。璥妃亡故,这里已是一座冷宫,窗几蒙尘,一片凄然。 赵匡胤缓步走到一个壁橱前,怦然心动:这橱里陈列着一些供赏玩的摆设,青铜镜、白玉骆驼、鎏金观音……特别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有几件瓷器,其中有一对口为葵形、玲珑秀美的天青色小瓶,还有几件文房小器,全是柴窑。赵匡胤顿时猛省过来:世宗平生极喜“柴窑”,每有瓷器烧成,他都会观赏一番,有时甚至会把窑工宣进宫来,饶有兴味地询问烧制柴窑时的情景,然后把这些美轮美奂的瓷器赏赐给自己的宠妃,陈列于她们的寝宫之中。对呀,这种瓷中尤物,正是世宗的精神所在,力量所在!赵匡胤不动声色地退出了月华宫,紧接着,他对魏总管下了一道密旨:三天之内,把宫中所有的柴窑瓷器秘密集于一处,砸了,埋了,不得泄露风声,违者一律赐死…… 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最神秘、最复杂、最令人关注的瓷器品种,是比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更为珍罕的瓷中神器,古人对它的描摹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坊间传说,柴窑之所以几近绝迹,是因为赵匡胤“清宫”了,那么,“清宫”之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纵然有侥幸保存下来的,会有流出宫去、藏于民间的吗?纵然有流出宫去、藏于民间的,那么,千余年来,战火、灾荒、迁徙、离乱,还有保存下来的吗?纵然有托上天之庇佑而幸存于世的,会有完好无损、依然完整的吗? 据说纽约有两个华裔大收藏家,一个姓董,一个姓汪。一个说,现在世间已不可能再有完整的柴窑了;一个说,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现在民间肯定还有完好的柴窑……于是就打起了赌,赌注越下越大,最后商定的赌注是各自家中最好的一件藏品,姓董的是一件明成化婴戏纹的斗彩杯,姓汪的是一个宋官窑的葵花洗,那都是堪称国宝的顶级藏品,然而迄今为止,这个赌局尚无结论。 柴窑,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