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日本史上最强地震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专版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法治视窗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A21版:特稿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保健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健康生活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11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相互拖累

青锋


  昨晚逸夫舞台的京剧《玉堂春》演出现场十分“热闹”,观众因演员未演“起解”一场而大闹,迫使演员加演了这场戏。观众依据的是自己的观剧习惯,而演员则是出于控制演出时间等方面的考虑。笔者在此并不想讨论两者谁对谁错,只是从最后演员不得不重新演过来看,观众对演员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依笔者之见,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也可以是相互拖累,而当下就京剧而言,观众与演员之间似乎相互拖累更多了一些。

  君不见演出京剧的剧场内,只要演员的嗓子够响、调门够高就一定能赢得“如雷”的掌声,至于韵味如何到是没大讲究。而在表演上只要够“火爆”、够夸张也必定能招来一片叫好声,而是否符合角色身份、是否适合此情此景则很少有人去探讨。或是出于对观众的“回报”,或是因为对观众的“迁就”,反映到演员身上,则是嗓子越来越响(不够响的话可以调节话筒音亮)、调门越来越高、表演越来越夸张……满台“洒狗血”讨得廉价的“如雷掌声”,却不知这样一来自己离“卖艺的”越来越近,而与“名角”、“艺术家”渐行渐远。

  笔者以为,在这场演员与观众相互作用的“角力”中,演员相对而言是占了主导地位的。曾有圈内人士认为,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观众。事实上,只要台上的演员真的有好的“玩意儿”,终究是会赢得观众的认可的。只有对自己的“玩意儿”不够自信,才会不得不去“迎合”观众。  青锋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