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相互拖累 青锋 |
昨晚逸夫舞台的京剧《玉堂春》演出现场十分“热闹”,观众因演员未演“起解”一场而大闹,迫使演员加演了这场戏。观众依据的是自己的观剧习惯,而演员则是出于控制演出时间等方面的考虑。笔者在此并不想讨论两者谁对谁错,只是从最后演员不得不重新演过来看,观众对演员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依笔者之见,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也可以是相互拖累,而当下就京剧而言,观众与演员之间似乎相互拖累更多了一些。 君不见演出京剧的剧场内,只要演员的嗓子够响、调门够高就一定能赢得“如雷”的掌声,至于韵味如何到是没大讲究。而在表演上只要够“火爆”、够夸张也必定能招来一片叫好声,而是否符合角色身份、是否适合此情此景则很少有人去探讨。或是出于对观众的“回报”,或是因为对观众的“迁就”,反映到演员身上,则是嗓子越来越响(不够响的话可以调节话筒音亮)、调门越来越高、表演越来越夸张……满台“洒狗血”讨得廉价的“如雷掌声”,却不知这样一来自己离“卖艺的”越来越近,而与“名角”、“艺术家”渐行渐远。 笔者以为,在这场演员与观众相互作用的“角力”中,演员相对而言是占了主导地位的。曾有圈内人士认为,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观众。事实上,只要台上的演员真的有好的“玩意儿”,终究是会赢得观众的认可的。只有对自己的“玩意儿”不够自信,才会不得不去“迎合”观众。 青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