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目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专题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0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01版: 心理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闪离”触动了我们哪根神经


   采    访:杨跞文    

     专家支持

     杨  雄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王裕如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

    与全世界范围内离婚率增高的形势一致,中国80后离婚率攀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一代人的婚恋心理业已变成一个亟需关注的话题。

  【新闻背景 】

  

  “一组数据显示:2008到2009年,上海普陀区登记离婚数量为6275起,其中刚刚步入婚姻殿堂不久的80后离婚数为610起,接近10%,且呈上升趋势。有专家据此预计,我国可能迎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波离婚潮。”  (新闻来源:新华网)

  咨询个案

  27岁的玲与大她两岁的丈夫结婚不到一年,吵骂、甚至打架已成家常便饭。玲说:“虽然我们经常吵架,但是暴风雨过后,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而吵。”虽然没有本质性的冲突,也没有经济上的纠葛,但是一点小事也可能导致一场战争。冷静下来时,彼此都认为自己是爱对方的,但却常常不能阻止互相折磨的冲动、冲突,然后和解互相安慰,他们无数次地陷入这样的怪圈。离婚?又彼此放不下,不离婚?又受不了冲突带来的剧痛,于是他们商议:为了减少对彼此的伤害,他们决定分手。

  (个案来源: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

  A  缘何“闪离”?

  1  特殊教养方式

  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经历的抚养方式是超过前辈经验的,过分受关注、呵护备至、独自成长等背景和经历造就了他们个性鲜明、独立性较强和对别人要求高等一系列具有标签性质的群体性格特征。建立了这样的自我,在其个体人生发展中必然沿袭和遵循这种特殊性来面对生活,处理各种事务。

  在”闪离“现象中,我们看到无数因为不会合作、沟通导致的婚姻关系危机,杨雄院长分析道:“这一代人大多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们从小没有接受分享教育,没体验过与兄弟姐妹分享快乐、痛苦的经验,难以尝到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缺乏相关技巧,因此不太具备妥协、谦让等品质,次序感较差,这属于典型的‘我向主义思维方式’,而他们缺乏的正是成功婚姻所应该具备的因素。”

  2  社会环境变迁

  王裕如老师认为快节奏、沉重的压力让现代人没有太多机会仔细体察自己的身体、心灵和所处的环境,婚姻观的更新没有踏上时代变迁的节奏是出现一系列极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闪婚”“闪离”。农耕时代的恋爱婚姻模式多是这样:恋爱、两情相悦、结婚、生子,现代社会婚姻则复杂得多,它是具有任务性的,需要夫妻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

  现代社会多元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桎梏,开放、强调自我的社会价值观无形中对年轻人产生着影响,当下离婚已经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是人有选择力和反省力、能改善、突破自己的能力的显示。“离开你我不是照样过”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上一辈那里偶尔很审慎地冒出一两下,而对于80后来说,很可能一些负面或冲动情绪就会把思绪引向这里,王裕如老师谈道:“对于80后来说,离婚带给他们的伤害和消极体验没有上一代人严重,因为人们的生活结构、价值结构都改变了,选择很多,生活的重心也不是只集中在诸如结婚、生子之类的事情上。”

  3  单一亲密性影响独立性

  独生子女从小就得到了父母关怀和爱护,与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亲密关系,这份亲密关系在孩子青春期开始向外转化成友谊和爱情。亲密感是双向的,不仅孩子需要父母,父母对孩子的需要也很强烈。如果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没有顺利向爱情亲密关系转移,二者就会产生冲突。在一些离婚案例中,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双方原生家庭对新建立家庭有过多的干预或指导,导致矛盾发生、升级,最后不可解决,走向婚姻解体。再者,父母对孩子从小过分的呵护形成习惯,认为自己的想法、做法都是出于爱孩子,有经验作为强大后盾,一定是对的。怀着这样的想法,在孩子婚后还继续给予关注,这样反而会让他们的小家庭关系失衡。

  经济独立和心理独立是建立婚姻家庭的前提条件,也是和原生家庭与新组建家庭之间合理发展关系的关键。

  4  女性话语权增多

  “女性崛起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女性的强大过分延长反而会变成弱点。”杨雄教授认为女性地位的提升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80一代的婚姻模式。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安排是有生理学依据的。现代社会,相对而言,独生子女的男孩子更容易女性化,因为他们从小受女性熏陶和教育居多,加之整个社会目前呈现出一种阴柔化风潮,他们更容易“宅”化,趋向防御型;女孩子从小受到宠爱,渴望婚姻,多趋向于进攻型。这样的变化久而久之会导致家庭权力倒置,妻子变成了小妈妈,丈夫变成了大男孩,这样的角色异化不利于婚姻稳定。

  B  离婚并非不爱了

  很多80后离婚并不是因为不爱了,他们对彼此有爱意却没有表达爱的能力;虽然“闪离”和“闪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性,但“闪离”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轻率这么简单。“这一代年轻人确实有很多压力,他们要抚养下一代还要为父母养老,当他们劳累了一天回到了家中,本该互相安慰以获得轻松,可是他们却失去了这种兴趣,甚至难以做到以礼相待,而是以习惯性的斥责与质疑的口吻说话,正是这种挑战性的语言,扼杀了彼此正常沟通的可能,代之以偏激的争吵。”如玲和她丈夫,他们争吵在很大意义上是通过大声地宣泄来减缓自己的焦虑。他们所谓的“爱”,在某种程度上是依赖,“有你我才能吵”,互为宣泄对象是他们关系中的一个特点,一种习惯。

  这一代人他们一直是一个人生活,当他和另一个人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可能无法适应。婚姻靠的是理解力、交往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在家庭空间里面孩子们的这方面能力没有得到比较系统的、稳定的教育,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很重视,每个人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和体会。80后们各自循着自己的逻辑在运转,夫妻相互之间又依赖又想逃离,并时常互相伤害。他们的婚姻败于“不会爱”。

  所以,在婚姻中尝试妥协,去除依赖,学会自立,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在情绪控制下出离理性思考,做出让自己事后不安甚至悔恨的举动。

  C  爱和婚姻需要修习

  尽管婚姻恋爱是本能,但毕竟还要有一种方式来教我们。通过妥协和互相弥补,抓住从恋爱到结婚这个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好好修习表达爱的技巧,让自己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一个耿耿于自我的人,因为过分执着于自我,恰恰是因为自主意识太弱的缘故。

  从自我到独立,“闪离”提醒我们修习爱和爱的表达。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