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目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专题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0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留学移民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洲人对2型糖尿病有高易感性,18岁后体重每增加5千克患病风险增加2倍
含糖饮料喝过量 小心毛病找上你

董纯蕾


  糖尿病的流行,已几乎令每个国家不堪重负。而在这其中,亚洲人群对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且小幅的体重变化便会引起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显著增加。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营养系主任、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目前国际上最为知名的营养学家沃尔特·威利特(Walter Willett),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流行病学教授、“美国糖尿病协会研究奖”获得者胡炳长(Frank Hu),本周应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之邀,来沪发表学术交流报告时,表达了对中国不断上升的糖尿病发病率的担忧。“与人种之间的些微基因差异相比,亚洲人的2型糖尿病高易感性主要源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剧变。”“而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养成,不仅需要公众个体行为的改变,而且有赖于整体环境的改变。”

  亚洲患者相对“苗条”

  较之欧、美、非洲人,亚洲人更易患上糖尿病。两位美国科学家主持和参与的研究显示,亚洲人在更低的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的平方)水平就会患上糖尿病。“亚洲糖尿病患者没有那么胖,有些的BMI甚至在正常范围内。”胡炳长告诉记者,据全球规模最大、跟踪时间最长的哈佛流行病学研究项目“护士健康研究”,亚洲人在18岁之后,体重每增加5千克,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应增加2倍,这一数字明显高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黑人、白人。

  营养过剩带来风险

  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缘何“青睐”亚洲人?胡炳长分析说,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的确有些微基因型的差异,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亚洲人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

  出生于饥荒年代的人们长大后又摄入过多营养,可谓双重危险因素“一肩挑”,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是“高上加高”。亚洲女性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较高,其严重后果是导致了“糖尿病妈妈生糖尿病孩子”的恶性循环。娘胎里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引起成人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成倍增加。

  含糖饮料不宜多喝

  除了体重的细微变化之外,还有哪些科学界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对公众而言却是不广为人知、甚至易被忽视的?胡炳长的回答是:含糖饮料、精细碳水化合物(如白面、馒头)、抽烟等。

  威利特教授指出,多喝含糖饮料,会增加体内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加血糖升高负荷,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痛风、龋齿等多种疾病。据他介绍,著名的《柳叶刀》杂志曾报道过一项在校学生含糖饮料消耗和体重上升的调查研究,对548个在校学生为期19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天多喝一份含糖饮料,BMI会增加0.24,糖尿病风险增加60%。

  事实上,92%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方法便是采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中国大庆、芬兰、美国、印度和日本,都开展过糖尿病干预实验,对饮食生活方式实施以预防糖尿病为目标的长期干预,发病率比未经干预的同类人群降低了29%至67%不等。

  调整公共营养政策

  威利特教授展示了一幅有意思的图:从科学到政策,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箭头,而是各种不规则的手绘曲线箭头,寓意是创造性的方法和途径。糖尿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需要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学校,医护人员,工作场地,媒体,物理环境,食物环境,监管、评估和经济分析,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是有可能打赢这场仗的,但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威利特教授说。

  据他介绍,1994年至2004年,纽约市的肥胖率增加超过70%,政府为此推出公共营养政策,包括禁用反式脂肪、食品和菜单设立营养标签、征收含糖饮料税、增设自行车道等。   本报记者 董纯蕾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