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直击江淮流域旱情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我的父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商界·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走通天路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材质锦囊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专题
 第B24版:广告
 第T01版:新尚
 第T02版:城市玩家
 第T03版:美酒生活
 第T04版:美容扮靓
 第T05版:秀场故事
 第T06版:名品窗口
 第T07版:广告
 第T08版:极速抢鲜
   2011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荧屏“古董骗局”何时休?
——从北京一份文物报告谈“鉴宝”节目
俞亮鑫


  北京市政协近日推出的《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电视“鉴宝”节目无权对出土文物进行估价和鉴定,其出具的相关证明不具有效性,只有文物鉴定委员会才有资格鉴定文物历史年限和价值……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报告对荧屏“鉴宝”节目是重重一击,犹如釜底抽薪。

  专家作假当贩子

  昨天,上海博物馆一位文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各大电视“鉴宝”节目中露面的所谓鉴定专家,其实都不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这些电视节目其实也不具备鉴定资格。目前国内文物市场已经很乱,这类节目又出来哄抬价格实在不应该。他说,上海博物馆对这类节目是坚决抵制的,也不允许自己的馆员去当荧屏文物贩子。

  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鉴宝”节目在荧屏上迅速崛起。江苏卫视最早在2002年推出《家有宝物》栏目。此后,央视有《鉴宝》、北京卫视有《天下收藏》、凤凰卫视有《投资收藏》、湖南卫视有《艺术玩家》、天津电视台有《艺品藏拍》、吉林卫视有《找你》、湖南台有《艺术玩家》、浙江台有《宝藏》、昆明台有《盛世典藏》等,最多时全国“鉴宝”节目达50多个。

  由于商业利益渗入,有些“鉴宝”节目发生了变味,致使“专家作假”“充满铜臭味”的质疑声不断上升。有的节目请来某些专家乱估价,利用荧屏设“古董骗局”,把赝品当真品,进行坑蒙拐骗,充当文物贩子,甚至进行幕后黑金交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拜金主义不足取

  实际上,甚至连央视的《鉴宝》一度也深陷信誉危机。有一幅吴作人《牧牛图》在节目现场被专家鉴定为真迹,估价25万元。后来,吴作人妻子、书画家萧淑芳等均认为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巨大反响。2009年10月,央视《鉴宝》悄然停播。

  艺术人文频道《博物志》制片人程莹说,现在“鉴宝”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不到文物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有的甚至开出所谓“鉴定证书”,把镜头只盯着商业价格进行炒作,给市场带来了混乱。因此,《博物志》从来不说价格,以防节目被人利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眼下电视台流行的收藏鉴宝节目,不注重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只关注它值多少银子。这类节目对收藏文物是一种赌博性投资的拜金主义宣传,应该引起关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也炮轰“鉴宝”节目。她说,曾和上过“鉴宝”类节目的考古专家接触,得知主持人总是希望他们把文物的价格尽量报高,这样可以吸引眼球。而且民间并没有那么多宝物,有时是从文物单位借来宝物后放在老百姓手里做节目。“在大量该类节目的炒作下,导致有了类似赌博的感觉,造成全民收藏热。”

  荧屏造假是犯罪

  由于“鉴宝”类节目涉嫌专家与电视台共玩猫腻,有网友发帖呼吁,艺术品打假应该从电视节目开始。由此,记者想到去年10月美国发生的一起荧屏案例,63岁的电视拍卖师詹姆斯·莫布利在洛杉矶法庭承认,其主持的电视节目为一家艺术珍品画廊拍卖赝品,四年内卖出了两千万美元的伪造艺术品,其中包括毕加索的赝品。莫布利也因此被判入狱五年。 

  由此可见,“鉴宝”类节目的造假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犯罪行为。有的专家借助电视这一平台,以开证书来赚钱。有的节目故意定价过高甚至拍卖赝品,从中获利。因此,来自北京的这一报告告诫人们,这些“鉴宝”类节目根本不具备鉴定资格,这不仅给荧屏“鉴宝”热泼了冷水,同时也对观众进行了善意提醒,荧屏“古董骗局”何时休?值得人们思考,因为,电视节目毕竟不是鉴定机构。

  首席记者 俞亮鑫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