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直击江淮流域旱情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我的父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商界·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走通天路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材质锦囊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专题
 第B24版:广告
 第T01版:新尚
 第T02版:城市玩家
 第T03版:美酒生活
 第T04版:美容扮靓
 第T05版:秀场故事
 第T06版:名品窗口
 第T07版:广告
 第T08版:极速抢鲜
   2011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问责岂能找“替罪羊”

廖水南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河南洛阳推行行政问责中出现尴尬一幕:两名作为领导干部被问责免职的“环卫队长”,竟是普通环卫工人。洛阳有关部门证实,涧西区、瀍河回族区上报的个别被问责人员身份不符,存在虚拟和混淆职务后予以“免职”的造假行为。

  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说,权责从来是统一的、对等的,有权就有责,有多大的权就有多大的责。这是为了避免权力滥用和官僚主义,促使行政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民众服务,真正对群众负责。问责的目的不仅仅是追究责任,更是为了预防问题、解决问题。在各种事故发生后,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既是为了惩戒当事人的渎职或失职,也是要让更多的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然而,有问责,就有人想方设法逃避问责,例如“虚拟职务”、把普通工人当作领导干部的替罪羊。这种假问责、真顶责的做法严重削弱问责效果。有的领导干部出现失误时,或轻描淡写地作个检讨,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找替身顶罪,却很少受到实质性的追究和处罚,让问责制在执行中异化走样。在类似的“替罪羊式问责”事件中,我们不妨冷静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如何弥补程序缺陷、工作漏洞,让行政问责制更加健全。而对被问责找“替罪羊”的行为,更要严厉惩处。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