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灾害管理核安全 达成三项重要共识 |
问: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话题?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具体进展呢? 答:中日韩首脑会晤始于1999年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期间,从非正式的早餐会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机制性会晤机制。2008年12月才从“10+3”的框架中独立出来。历经第一次的福冈会议、第二次的北京会议和第三次的济州岛会议,这次东京峰会是第四次。 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在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及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除了前三次峰会都议论过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人文交流外,灾害管理和核安全堪称最热门的话题。尽管2008年的第一次峰会就发表过《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的联合声明》,但声明寥寥380字,多为一些原则性的表态。这次峰会鉴于“3·11”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的深刻教训,三国领导人在灾害管理和核安全问题上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并同意采取若干共同措施。主要是: 第一、加强防灾救灾的信息沟通。“3·11”震灾表明,发生在三国中任何一国的灾难都会对其他两国带来同样的痛苦。三国一致同意要通过信息交流降低灾害风险,将灾害带来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此,将建立24小时联络点,负责发布灾害信息并迅速协调救援需求与供给,还要研究将适当的地球空间信息用于灾害管理。 第二、加强提供与接收救援队、救援物资的协调。当三国中的一国发生重大灾害时,其他两国将迅速派出紧急救援队并提供救援物资,受灾国应根据本国法律并考虑到国际惯例和灾害情况的条件下,尽快就接受救援队和救援物资提供可能的合作。三国将推动有关主管部门间的交流并举行联合救灾演练。 第三、构建维护核安全的合作框架。迄今为止,日本共建有54座核反应堆,核电比例居世界第三,中韩两国运行中的核反应堆也分别有13座和21座,并计划进一步提高核电比例。鉴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泄漏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核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牵动全球亿万民众心弦的紧迫课题。三国认识到,有必要吸取和共享日本处理核事故的教训,建立核事故及早通报框架,通过核安全监管高官会和专家交流,增进核设施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