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直击江淮流域旱情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我的父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商界·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走通天路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材质锦囊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专题
 第B24版:广告
 第T01版:新尚
 第T02版:城市玩家
 第T03版:美酒生活
 第T04版:美容扮靓
 第T05版:秀场故事
 第T06版:名品窗口
 第T07版:广告
 第T08版:极速抢鲜
2011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孤老接进门 奉养十八载
洪照生一家悉心照料,沈老太乐享幸福晚年
许萍 左妍

  ■ 洪照生一直贴身照料沈老太 左妍 摄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却是家中的“老祖宗”,每个人都将她视为长辈亲人。96岁的孤老沈曾静只因30多年前搭乘了年轻同事洪照生的自行车,从此与洪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沈老太已在洪家住了18年,过着孤老不孤的快乐生活。昨天,记者走进沈老太的“家”——洪照生位于松江茸梅小区的家中,感受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自行车捎回“老母亲”

  这是一幢小型别墅,主人洪照生今年68岁,已步入老年。这里住着一家四代人,包括30多年前他用自行车捎回来的“老母亲”沈曾静。记者踏入洪家时,夫妇俩正忙着为沈老太盛饭端菜,张罗着晚饭。因为洪照生的儿子、孙女回家晚,为了不让沈老太饿肚子,夫妇俩让她每天傍晚5时先吃饭,“年纪大了生活要有规律,吃饭要准时。”

  “谢谢!”沈老太向夫妇俩道谢。“又来了,侬客气啥?”洪照生假装板起脸,手中不停地为老人夹菜。

  沈曾静身材瘦小,耄耋之年的她视力、听力都很差,但思维清晰,口齿清楚,胃口也好。“我身体好,因为家人照顾得好。”沈老太听说记者来意,连忙竖起大拇指,乐呵呵地说道。洪照生顿时红了脸:“都是平常事,照顾家人是应该的。”

  盖新房多造一间房

  33年前,洪照生在佘山凤凰山中学当老师,那一年他35岁,学校新来了一位63岁的退休教师,就是现在的沈老太。

  沈老太早年住在徐家汇的亲戚家,1958年到佘山当农村教师,1978年调至凤凰山中学,她一生未婚,就住在学校宿舍。学校周末没有伙食,沈老太每周六从凤凰山走到佘山,再坐车去市区,洪照生便主动提出用自行车捎她一程。一辆“永久”自行车,洪照生骑,沈老太坐在车后,慢悠悠晃到车站。之后的一年多,沈老太一直“搭便车”,周日从市区来,再由洪照生接回自家住一晚。

  1979年,洪照生调离凤凰山中学,沈老太仍常去他家。1983年,沈老太正式退休,没有住房的她决定留在佘山。巧的是,洪家正准备盖新房,沈老太便提出:出资500元,多盖一间房。新房盖好后,沈老太就与他们一起生活,一住就是7年。

  举家搬迁“一个不少”

  1990年,佘山盖起养老院,沈老太因“不想麻烦别人”,决定入住养老院。然而,在她住养老院的10年间,洪照生一家依然惦记着她。家里做了她爱吃的小菜,洪照生就骑车3公里为她送去,逢年过节还将老人接到家里小住。

  2000年洪照生家里拆迁,举家搬到城区。沈老太得知后伤心落泪:“你们不会来看我了。”洪照生鼻子一酸:“房子要是够住,就接你一道去。”新房装修完,洪照生果然将沈老太接回,并为她安排了底楼一间明亮通风的屋子。这一住又是11年。

  “要是没有他们,我哪能活到现在?”沈老太说,她在家中“地位”很高,啥活儿也不用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小辈们天天都来看她、陪她说话。

  许下承诺服侍一生

  “我母亲生前一直教育我要尊老,我妻子从小就是个孤儿,家里对我的决定都很支持。我妻子比我还了解老太太的脾气!”沈老太胃口不好,洪照生的老伴会把饭炒糊煮粥,端到老太太房里。沈老太爱吃羊肉,而洪家没人爱吃,但出去吃饭时洪照生总是叫上一道羊肉,打包带给沈老太独享。沈老太喜欢散步,洪照生的儿媳妇常常挽着她一路逛,直到天黑才回家……

  洪照生说,18年在同一屋檐下,33年的感情,洪家早就把沈老太当亲人了。

  沈老太的幸福生活,让小区里的老人羡慕不已。她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就怕有一天半身不遂拖累洪照生一家。“当初带你回家,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算那一天真的来了,你是我的母亲,我也会好好服侍你……”洪照生的一番话,朴实无华。但这个一生的承诺,早已让沈老太泪流满面。

  通讯员 许萍 本报记者 左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