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婆”们,累并快乐着 陆小芳 |
小孙女呱呱坠地,乐坏了我这做奶奶的,同样,新当上外公外婆的亲家也享受着无穷的乐趣。由于没有聘请家政服务人员,接下去服侍产妇和带养小宝宝的任务就显得繁重。就在小宝宝出世的当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整整伺候母女俩一夜。小孙女回家后,亲家母主动提出,为分担一些重任,她将在每星期的三天时间里,来我家担当服侍产妇和看护宝宝的任务。亲家母这样安排自有她的道理,因为亲家公还在上班,要烧饭煮菜什么的,不可能天天上我家。从那一天开始,亲家母隔三岔五来到女儿身边,看护一大一小两个人。产妇奶水少,宝宝饿了,马上去冲奶粉,尿湿了,又得去换尿布,加上要洗刷女儿的衣裤,简直忙得团团转。幸好离家并不远,晚上七点多,乘上公交车,半个小时后也就回到自己家了。说老实话,亲家母的到来确实帮了我不少忙,前一晚被小宝宝弄得不能睡安稳觉,在这一天里,我可以睡个午觉,恢复体力。曾问亲家母累不累,说累,但是很快乐。 之所以题称“新外婆”,是因为这一特定人群刚刚“升级”做了外婆,年龄在五六十岁。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歌谣中步履蹒跚的“老外婆”们相比,她们有文化,有活力。一直以为“新外婆”们傻,譬如我那亲家母,也没有政策规定,孩子出生后归谁领,该怎么领,可她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来到我家,为小宝宝而忙着。转而一想,这年代这样的“傻子”还真不少。我哥2006年添了个外孙女,那时他还在上班,恰巧我嫂子已经退休,于是,嫂子就担当起了带看外孙女的任务。宝宝在奶奶家呆得少,大多数的日子,都有我嫂子照看着。其实那时候我嫂子人虽退休,可在家里比原先在单位还忙,因为她的母亲已是七老八十的人,极需要女儿的照顾。于是,我嫂子这头照看小孩,那边服侍老人,两头跑,忙得不亦乐乎。忙是忙,可偏偏她很乐意。 老公有两位要好同学,生长于金山的一个镇上,他们的老婆都有着相似经历。一位同学姓干,因眼睛高度近视而提前退休。在女儿出嫁前的几年里,一家人生活悠闲,知足常乐。直到有一天,女儿结了婚,女婿在浦东东波路买了房子,并且有了爱情结晶。从那一天开始,夫妻俩便开始离开故土来到女婿家,为的是要照管外孙。夫妻俩的安排倒也合理,老公已退休,老婆赋闲在家,而他们的亲家公亲家母还在乡办企业上班,抽不出身。就这样一直用心照看了四年,如今外孙已上幼儿园,然而肩上担子还不能卸下。什么原因?原来外孙离不开外婆的接送。前几天干姓同学金山的老母生病住院,他像家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和老婆一起在医院里陪了老母亲两天两夜,完后又直奔女儿家,实在是,外孙急盼着外公外婆来到身边。还有一姜姓同学也是,女儿嫁给一位上海人,住在市区,待女儿生下孩子后,他们只得从郊区赶往市区。因为,两亲家商量好了,这个礼拜你来,下个礼拜我到,轮流着照看小宝宝。如今姜姓同学的“历史使命”远远没有完成,因为女儿不久前生了第二胎,接下去,得重走一个“万里长征”了。 都说现在的孩子金贵,甫到世上,亲人们的十几双眼睛就紧紧盯着。想当初我们生下孩子,外婆最多来探望几趟,第一是在“月子”里,这是脱不了的,接下去是“三朝”“满月”“周岁”什么的。至于闲暇时间,是不大来往的,家离得远的更是如此。最多打个电话问问,而那时又哪里来电话。哪像今天的外婆们,一旦当上“新外婆”,日思夜想的便是外孙,连自己的老公都疏远了。她们担当的,已不是外婆,而是“二奶奶”的角色了。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二奶奶”而不是“二奶”。 说个笑话。扯远了,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