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九一二 王琪森 |
|
4.孙中山先生庄重地宣读总统誓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912年1月1日下午的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飞红流翠。在梅花的清香中,这个六朝古都迎来了民国的第一位大总统。 下午5时,孙中山的专车到达了南京的下关车站,各炮台和兵舰放礼炮21响。在会见了欢迎代表后,孙中山换乘扎花马车赴总统府,沿途民众夹道欢迎,一睹大总统的风采。 夜11时,在南京城内原清两江总督府(曾是太平天国天王府)内,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隆重举行。灯火辉煌、军乐雄壮,各省代表及各界来宾数百人齐集大厅,欢呼之声震天动地。当乐声停下后,首先由楼云阳报告选举过程。毕竟当过教书先生,楼云阳的朗读抑扬顿挫,颇有气势节奏,“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清朝专制政府,使人人得享自由幸福。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常识,各省公民选定后,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在震耳欲聋的鼓掌声中,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孙中山先生神采奕奕地走到话筒前,庄重地宣读总统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的广东官话带有浓重的鼻音,因而听起来洪亮而高亢,带有金属共鸣声。可能是由于内心的激情澎湃,以至他有时不得不做一些小的停顿以调整情绪,这也调动了整个大厅内人们同样激动的情绪。大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呵,时年还未满46岁的这位辛亥革命领袖,丰神俊郎、面容刚毅、气度儒雅,时人称之为“如玉树临风”。 1866年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六)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一户穷困的村民家中。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青年时期为读书求知,先后赴檀香山、香港、广州。1892年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开业,并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从此历经艰难坎坷,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矢志不渝于“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从上书李鸿章受挫到海外创立兴中会,从流亡伦敦蒙难到风起云涌的六次武装起义,从筹备同盟会到悲壮的黄花岗之役等,数十年之海内外奔波亡命,而今终于以此誓词,宣告了满清王朝近三百年统治的寿终正寝,也从根本上终结了中华大地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迎接了一个文明古国改天换地的新纪元的到来! 孙中山的总统宣誓结束后,各省代表景耀目即将大总统印授给了孙中山。随即,孙中山即以此印钤盖于《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上,并当场发布。请胡汉民代读:“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正在台下参加典礼的上海代表申正仁、楼云阳、赵复兴、金君甲等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而庄严的时刻。“正仁兄呀,千年的帝治终于变为民治了,我们也从清朝的奴才贱民成了民国国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楼云阳扶了一下眼镜,很有感慨地讲。“是呀,这一路走来,可真是不容易。不过,我们今天的担子也不轻呀!”申正仁毕竟比楼云阳要年长几岁,于兴奋中依然保持着几分清醒与忧虑。 整个就职典礼在全体代表和海陆军人集体三呼“中华共和万岁”声中结束。由于明天清晨就要坐车回上海,申正仁、楼云阳、赵复兴、金君甲等人来到了前台,想和孙先生道别一下。却见孙先生身边围了不少中外记者,正在采访刚上任的大总统。孙先生此时透过人缝,也见到了申正仁等人,便和记者们做了一个抱歉暂停的手势,走过来热情地和申正仁等人拥抱握手。“孙大总统,我们就此别过,你还有什么关照吗?”申正仁低声请示道。孙中山略一思考后,即嘱托说:“希望上海的同志们不要因胜利而懈怠,不要因当官而自傲,不要因执政而专横。要处理好各种内外关系,关注民生。当务之急是要帮助解决民国政府的财政困难。拜托诸位同志了!”孙中山的语气温和而亲切,但大家却感到了其内在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