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专题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我的父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法治视窗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读者之声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32版:股市分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教育·人物
 第A35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走通天路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3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地产新闻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地产新闻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T01版:新尚
 第T02版:走近大牌
 第T03版:品牌专题
 第T04版:名表风尚
 第T05版:表情之旅
 第T06版:男士部落
 第T07版:冰享夏日
 第T08版:热门场地
 第T09版:创意主张
 第T10版:扮靓报告
 第T11版:都市唱响
 第T12版:城市品质
 第T13版:现场表情
 第T14版:资讯柜台
 第T15版:信息橱窗
 第T16版:明星秀场
第B16版: 新智/人与自然   
本版新闻列表
2011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特的盲眼动物

安娜

  ■ 盲眼无腿蜥蜴
  ■ 盲眼龙虾
  ■ 盲眼鲶鱼
  ■ 盲眼狼蛛
  ■ 盲眼洞螈
  ■ 盲蛇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更是人类观看世界的基本器官。同样,许多动物都得靠眼睛来寻找食物或躲避追杀。然而,神秘的大自然时不时会给我们一些惊奇。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些种类的动物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视力或者视力退化,成为动物世界中的盲者。这些动物大多生活在地下或者深海中,黑暗的世界令这些动物的眼睛没有用武之地。了解这些珍稀动物,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生物的多样化特征,进一步认识到生物演化的一些特点。

  盲眼蜥蜴

  “保护国际”组织的研究人员在柬埔寨山区发现了一种盲眼蜥蜴。它体长15厘米,发现于柬埔寨西南部的豆蔻山脉中的一段原木下。这种蜥蜴不但视力完全退化,腿也退化得几乎难以辨认,乍一看就像是一条小蛇,许多特征显示它的确是一种蜥蜴。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蜥蜴常年生活在黑暗地下,靠土壤中的蚯蚓、蚂蚁或其他小虫子为生。这就是它们为何视力退化的原因,在昏暗的地下洞穴中,它们不需要看,因而发展出敏锐的嗅觉和触觉来寻找食物;它们也不需要行走,滑行更适合它们。正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地下,而且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以前的研究人员从未见过它们。要不是它们偶尔出来透透气,或许研究人员永远难发现它们的踪迹。

  盲眼龙虾

  在澳大利亚2000多米深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盲眼龙虾。由于深海中没有光亮,这些龙虾的视力已经退化到眼盲的程度。它们的身体呈白色,背部及边缘为橘红色。这些龙虾体长7~12厘米,靠水波的细微变化来觅食或躲避敌害。除了眼盲的特征外,它们的突出特征是大螯,它们的一对大螯中,一只形态正常,而另一只则演化成了形状怪异而细长的螯足。这种螯足就像是一把长锯子,其长度和体长差不多。盲眼龙虾就是靠有力的爪子和螯足来捕食和对付敌害。

  盲眼鲶鱼

  2010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在亚马孙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新品种鲶鱼。它的突出特征是盲眼、体型细小、身体呈大红色,主要生活于地下暗河中。盲眼鲶鱼发现于巴西的朗多尼亚州。当时,该州一个小村庄的村民正在打井,他们突然在提水桶中发现了这种罕见的鱼类。在该州的20口新打的水井中,还有另外12口井发现了这种盲眼鲶鱼。

  盲眼狼蛛

  蜘蛛中的眼盲者是考艾岛洞穴狼蛛。这种狼蛛于1971年在夏威夷的考艾岛上被发现。科学家发现,考艾岛洞穴狼蛛所生活的洞穴已经有360万~560万年的历史,而这些洞穴一直暗淡无光。长时间的黑暗洞穴生活令狼蛛的视力逐渐退化,但它们的触觉却慢慢灵敏起来。当掠食动物进入洞穴中后,它们能够探测到掠食动物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身体直径达到8厘米的大型狼蛛,但是它们并不攻击人类。即使当洞穴探险者在探索洞穴里身处险境或者照明灯电池耗尽时,这种狼蛛也不会“落井下石”。

  盲眼洞螈

  洞螈因达尔文而闻名于世。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用进废退》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时记载过,他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洞螈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体长不到30厘米,全身呈白色。它们有发达的外鳃,鳃为红色,呈羽状。由于洞螈长期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的眼睛退化到几乎难辨,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长出明显的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这个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此时它们虽然有眼睛,但仍然是盲者。

  盲蛇

  由于蛇大多生活在地下,蛇类中的眼盲者很多,全世界有150种眼睛退化的盲蛇。盲蛇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生,主要是蚁和白蚁。有的盲蛇种类体长达75厘米,但是大多不到20厘米。盲蛇一般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盲蛇的身体十分细长,看上去像是大号的蚯蚓。不过,盲蛇与蚯蚓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有鳞片。由于盲蛇以小虫子为食,头部变得很细小,加之它们没有眼睛,除非它张嘴或者正在移动,否则很难分清究竟哪一边是头,哪一边是尾。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