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款药,上海外地差价悬殊 专业人士呼吁: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有效监控流通环节 王勤俭 屠仕超 |
同样的药:淮南厂家售800元,郑州新特药商店售1150元,本市上医新特药商店要售2550元。日前,读者仇先生向本报反映,艾瑞宁差价如此悬殊,令他看不懂。 【读者反映】 仇先生岳父因患原发性肝癌,于2007年7月在本市中山医院做过两次肝肿瘤切除手术和多次介入治疗。今年3月初复查发现病灶有多处转移,又在中山医院放疗科治疗。其间院方表示需用安徽淮南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艾瑞宁(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该药每月用药一次,每次4mg(1支),属自费药。医院药房无药,只能由家属拿医生处方到医院对面的上海上医新特药商店购买,每支2550元。 患者今年4月回河南临颍老家,当地医院介绍郑州有售此药。令人惊讶的是完全一样的药,郑州只售500元。由于药品流通途径不同,异地之间确有差异,但如此悬殊,让人实在想不明白。 【记者调查】 记者致电上海上医新特药商店,得知该处方药为抗肿瘤药,每盒1支,4mg,售价2550元。一名工作人员承认各地有差价,但一般不会相差很大,该药的价格是经过物价部门核定的。如果差价如此悬殊,那就要怀疑低价药是否有问题了。 南京东路上的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表示,该店没有进过该药品。记者致电淮南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一名工作人员称,该药在淮南当地售价每支800元,他给了一个上海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记者联系对方,他说每支1000元,并不需要处方,交易地点双方协商。 记者电话联系河南郑州最大的河南省医药公司新药特药商店,获悉同样的药,该店每支售价1150元。 据了解,药品从出厂到最终给患者,中间大致经过药品代理商、药品流通企业、医院等渠道。其间每个环节都层层加价,而药企在向物价部门进行药品最高零售价申报时,尽可能多报药品最高限价,以保证层层加价的空间。与中、西部城市相比,本市需“打点”的中间环节更多,成本更高,患者拿到的最终药价自然高了。 专业人士呼吁,要大力改进现有药品价格管理方法,防止企业虚列成本,虚报价格,同时有效监控药品流通环节实际加价率,努力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本报记者 王勤俭 屠仕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