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懈努力“扫毒” 难挡新型毒品泛滥 “金三角”:老牌贩毒区“死灰复燃” 唐昀 |
| ||
| ||
|
老挝、泰国和缅甸交界山区被称为“金三角”,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用于制造海洛因等衍生毒品。 联合国毒品犯罪办公室数据显示,仅缅甸一国,1993年就生产了1800吨鸦片。 三国相继开展“扫毒”运动,经过十年不懈努力,一度将东南亚国家的鸦片产量大幅减少到350吨。 可是近年来,“金三角”贩毒区又开始死灰复燃,而且比以前更加危险。 新毒促“重生” 老挝北部与缅甸接壤之处,近年来涌现多家工厂,大量生产甲基苯丙胺药片,其中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摇头丸”。这些药丸从老缅边境运往周边邻国,然后散布到其他国家,最远可抵达新西兰。 甲基苯丙胺的泛滥,标志着“金三角”的“重生”。它可以口服、当烟抽、用鼻子吸、注射,使用后会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悦,但同时也会产生幻觉,具有攻击性。一旦上瘾,很难戒除,有体乏、焦虑和长期抑郁等症状。 联合国毒品犯罪办公室报告称,甲基苯丙胺是东南亚国家瘾君子的首选毒品。在泰国,2009年接受戒毒治疗的人员中,五分之四因为服用甲基苯丙胺上瘾。 甲基苯丙胺在亚洲的流行,与这一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有关。上世纪末以来,亚洲各国经济繁荣,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加快了人员流动往来,同时产生大批热衷于消费的中产阶级,为毒贩提供巨大的新消费群体。 与传统毒品相比,甲基苯丙胺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在年轻人中尤其盛行。这令各国政府甚为担忧。甲基苯丙胺价格便宜,制作简单,而且生产隐蔽,不易被卫星发现。美国毒品管制局官员托马斯·帕斯夸罗说:“你可以轻易锁定野外罂粟种植地,但要发现一处生产甲基苯丙胺的实验室却要难得多,因为它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被拆除并转移。” 近年来,“金三角”地区搜缴到的甲基苯丙胺数量惊人。以泰国为例,2009年,警方共搜缴到2700万粒药丸,2010年约4000万粒,增幅近50%。“你今天搜缴200万粒,毒贩子明天又会生产1000万粒。”泰国皇家警察局缉毒局高级官员素猜说,“这项工作永无尽头。” 新型毒品风行,也带动了传统毒品生意,“金三角”的鸦片生产又开始重拾升势。2007年,在连续6年减产之后,缅甸的罂粟种植再次增产。去年,缅甸共生产580吨鸦片,较2009年增加76%。 警方漏洞多 泰国2003年发动声势浩大的扫毒战役,消灭了数千名贩毒分子,摧毁了缅甸和泰国之间多条毒品走私线路。之后,“金三角”的毒贩子们转而视老挝为新的毒品交易中心,沿老挝北部开辟新的走私路线,重建贩毒网络。 警力严重不足是“金三角”贩毒再次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索罗村位于泰、缅、老三国边界,平日里游客如织,来往人员十分复杂。这里只有一个边界巡逻警署,负责监控湄公河沿岸193公里区域。 警官威猜说:“我们尽最大努力监控湄公河两岸,但是实在没有足够警力全线巡逻。” 有一次,泰国特别调查部在曼谷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了100包刚刚缴获的在缅甸实验室里生产的高纯度海洛因,总重量36公斤。 这次行动由泰国特别调查部和美国毒品管制局合作开展,历时5个月,除缴获大量毒品外,还捕获4名疑犯,堪称一次大胜仗。令人尴尬的是,与4名疑犯同时被捕的一个名叫比达的重要毒贩,却在全副武装的警察眼皮底下逃之夭夭。 一名与泰国警方有过多年合作的前美国毒品管制局官员说,就毒品缴获量来看,按美国标准,有些堪称巨量。但进监狱的都是谁?通常是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被雇来开卡车,把货从A处运到B处。即使抓到“大鱼”,他们也绝不会进监狱。他指着此次行动中抓获的4名疑犯说:“他们只是送货的,我们称之为‘路毙动物’。” 美国多介入 美国一直十分关注“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活动,这源于越南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美国士兵回国后沉迷于海洛因。今天,美国的海洛因大多来自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但美国毒品管制局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亚洲地区的毒品活动,因为现在的毒品交易已经全球化,一船来自南美洲的可卡因,很可能通过亚洲走私,先到非洲,然后运到欧洲销售。 美国毒品管制局在全球63个国家设有87个办事处。毒品管制局在多个亚洲国家,如泰国,负责培训缉毒官员。这些国家破获的每一起重大毒品案件,背后都有美国毒品管制局的身影。 泰国皇家警察局缉毒局高级官员素猜·钦达瓦尼奇对缉毒前景持谨慎态度。“我们仍落后于毒贩的行动。”他说,“我们缴获的摇头丸数量占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小,缴获频率却越来越高。毒品有时以粉末状态运输,运到目的地后再加工成药片。毒贩的活动方式总是在变。” 目标不现实 联合国安理会1998年就镇静剂使用举行特别会议,口号是“一个没有毒品的世界——我们可以做到!”后来,这一口号不再被提起。“我不相信会实现那样一个乌托邦,”联合国毒品犯罪办公室亚太区代表加利·刘易斯说,“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降低毒品贸易扩散的危险。” 明知目标不现实,可为什么东盟10个成员国还要信誓旦旦地承诺,到2015年实现地区无毒品? 荷兰跨国研究所的汤姆·布里克曼说:“这是他们想传达给国民的信息。人们痛恨毒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渴望有一种快速解决办法,而政客总是乐于作出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