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30年上升465% 新型呼吸内镜技术使治疗更规范精准有效 施捷 许玮 |
本报讯 (记者 施捷 通讯员 许玮)首届国际呼吸内镜诊治大会暨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今天在沪举行。会议透露,肺癌早期诊断、小病灶筛查、小标本获取等,仍然是当前亟需攻克的难题。 就诊断肺癌而言,最重要的是拿到病理学依据。本次会议介绍的获取肺癌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最重要和最新出现的技术,比如拿到外周肺标本的经皮肺穿刺技术,超声探头、电磁导航、细支气管镜等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技术,都使患者肺内的结节性或肿块性病变及时得以诊断。 市胸科医院在华东地区最早引进“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新技术,迄今已完成检查500余例,结果证实其对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敏感性可达到95%,结节病的诊断率可达到90%,对其它胸部淋巴结和肺部肿块病变(如胸内淋巴结的结核和急性炎症性病变等)也有很好的诊断作用。由于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无需开胸、无需全身麻醉、门诊病人即可进行、观察区域淋巴结范围广的特点,进而节省了大量医疗费用,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肺癌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008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研究报告表明,肺癌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上升了465%。从城乡前十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