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血液中心唯一的“专职献血者招募员”—— 58岁的陆龙福屡屡刷新纪录 施捷 |
58岁的陆龙福中等个子,两道浓眉。他一直不停地在说话。 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停泊于火车站北广场一隅的流动献血车前,硕大一顶红白相间的雨伞罩着一张桌子6张凳子,全都湿漉漉的。身穿白大褂的陆龙福站在伞底下,一会儿举起宣传小折页招呼路人,一会儿俯下身子拭抹桌凳,一会儿又拱手抱拳作致谢状,片刻未曾停顿。一如他“喋喋不休”的两片嘴唇。 ■ 流动于5个采血点,说着几乎同样的话 “小伙子,有时间看一看吗?”“不用害怕的,我可以解释给你听。”“今天不想献没关系的,下次想来的话,记得带好身份证了。”……中午时分,人流匆匆。陆龙福与他的“车长”搭档,四五十分钟光景,就先后有7人填写了无偿献血志愿者表格上了献血车。 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这位上海市血液中心唯一的“专职献血者招募员”不停地流动于不同的5个采血点,不停地说着几乎同样的几句话。陆福龙说一年到头,自己不知道主动跟多少陌生的路人搭过讪说过话,“回到家里便倒头躺下,还要将肿胀的双脚高高垫起,话是懒得一句都不想说了。” ■ 诚恳平实的“说话”方式受到认可 然而,在入党35年、拥有全上海独一无二“职务”的老陆心里,“每天全市各医院需要的医疗用血超过1000人份(一份200毫升)”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令他有了一份必须承担的使命感。于是,陆龙福开始琢磨人们面对献血这件事儿的心思,尝试着在茫茫人海中捕捉可能与之交流的种种机会,也慢慢地以自己诚恳而平实的“说话”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知道吗,他现在可是我们这支队伍里的红人了!”负责采血同时也兼顾招募的庄“车长”,此时忍不住要凑上来“讨好”一番。因为市政工程等原因,火车站北广场的流动献血车前一阵几度“迁徙”,影响了采血量。老陆前来助阵不到半年,工作纪录屡屡刷新。 “69届初中生”的老陆没有什么学历。从江西插队到部队代司务长再到卫生系统干工勤。市血液中心实行“后勤剥离”之后,他转岗专门为各献血站点送献血员吃的牛奶点心。也就是在那时,老陆才真正接触到了采血一线的工作。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会被“借调”去发发宣传资料。或许是老陆的“拉得下脸”,或许是老陆做动员“绝不忽悠”,终于有一天,领导为他特别设计了一个“辅助”医护人员采血的“专职”岗位。 ■ 为50岁以后还能干出一点成绩而自豪 陆龙福很为50岁以后还能干出一点成绩而自豪。2002年初起,他跟车“流动”过5个献血点。所在采血点保持的“一月日均采血量85人份”“最高单日采血量207人份”“无一日‘白板’”的全市最好纪录,都将为老陆的勤勤恳恳作证明。 “每天出车时,储血用的格子、袋子都是空的。收工后都满了,心里才踏实。”献血招募之外,陆龙福的话同样实在。他不确定自己“退休前还能不能一直站得动,讲得动”,“不过我是党员嘛,叫干啥就干啥呗。”他觉得自己会好好干下去。 记者采访当天恰是“6·14世界献血者日”,老陆自己要求又加班了两小时。 首席记者 施 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