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102分钟 ——访“9·11”世贸中心华人幸存者 张颖 |
2001年的9月11日,那是一个秋日晴朗的早晨,对于在纽约世贸中心上班的人而言,那天发生的一切,如同噩梦般长留记忆。生与死,就在一瞬之间。世贸双塔从遭到撞击到倒塌的102分钟,每一分钟,都是生死考验。 突然传来一声巨响 在纽约和新泽西联合港务局工程设计部门工作的华人印万全先生,曾经从世贸中心的袭击中死里逃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经历过劫难后,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1年9月11日早上,54岁的印先生提前到达了他在世贸中心北楼73层的办公室。8时40分过后,他准备下楼参加一个会议,等了几分钟,电梯却迟迟不来,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巨响,不同于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时他所听到的两声闷响。紧接着,大楼剧烈摇晃,持续了大约十几秒,随后又像钟摆来回晃动,幅度越来越大,楼内的玻璃窗和杂物纷纷掉落。 印先生说:“当时我还以为是一枚导弹击中了大楼。”后来才知道,8时46分,第一架飞机撞进了他所在的世贸北楼第94至98层。 这时,电梯门开了。1993年爆炸案发生后,世贸中心每隔4个月会进行一场救生演习,逃生知识告诉他,这时候不能坐电梯。他急忙跑向紧急通道,这时,大楼里的人员已纷纷逃下来,他被拥挤的人流裹挟着一路向下。 刚下楼的速度很快,但通道内烟雾弥漫,到50多楼时,大家渐渐觉得呼吸困难,只能停停走走,一些女士开始哭泣。印先生只觉得两眼发黑,头晕目眩,昏昏沉沉中,心想自己大概此劫难逃。 倒塌之前成功逃生 一步一步挪到38楼时,突然听到下面传来“让路,让路”的急促喊声,消防队员们身穿厚重的防护衣,手拿铁棒,肩扛斧头向上走来,有的还背着氧气瓶,边往上爬边大口喘气。印先生说,这时大家感觉精神一振,因为有人能上来,证明下楼的路是通的。但看到他们冲向充满艰险的前方,他直觉这些勇士可能凶多吉少,有去难回。 让他感动的是,港务局会计所的办公室位于世贸中心69楼,其中一人平时坐轮椅,而他的同事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依然把他从69楼一步一步抬了下来,终于在大楼倒塌之前成功逃生。 走到底楼时,大堂似乎变成了游泳池,积了半池水,透过底楼的落地玻璃,看到一架飞机的尾部斜躺在广场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白色烟尘。广场上遍地都是红色血迹,这是高层跳楼者用血肉之躯留下的痕迹。 他沿着警察指定的逃生路线,跟着人群一路往纽约市政府方向走,一直走到唐人街,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却发现一路上的电话亭全都坏了。在孔子大厦附近,他终于找到一个尚能使用的公用电话,电话亭前排着长龙,经过漫长的等待,他才听到了家人的声音。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声轰然巨响,如同天崩地裂,第二架飞机撞上的南楼已率先侧倒,掀起的烟尘遮云蔽日,把曼哈顿晴朗的天空变成了灰黑色。过了一会,北楼也坍陷下去。 感叹人生祸福难测 回顾生死之间,印先生不禁感叹人生的祸福难以预测。他说,就在9月10日那天,世贸中心的康托·菲茨杰拉德公司宣布大裁员,原先的900多人中有近300人被解雇,“9·11”事件就发生了,当天康托·菲茨杰拉德公司有658名员工遇难,老板因为送孩子上学才逃过一劫,随后前一天被解雇的人全部收到通知,重新回公司上班。 “9·11”之后,印先生获得了两周的休息,此后,港务局办公地点搬到新泽西。他说,当时每天早上出门时,他都会想今天还能不能回来。而每天睡觉时,他又开始想明天又不知道会面临什么。开始那几周,他晚上常常做噩梦,在大喊大叫中醒来。十年过去了,他平静地说:“在我心里,恐怖的阴影永远都在。” 特派记者 张颖(本报纽约今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