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阵阵溢乡村
——浙江农家书屋见闻
冯源


  每天清晨5时,66岁老农陈济芳准时起床,和老伴到田头采摘蔬菜;6时,老两口担菜到村头的农贸市场;7时,老陈回家做早饭;8时,老陈给老伴送了饭,再到村文化活动中心,打开农家书屋的门锁,接待一批批村民读者。

  今年5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湖头村的“农家书屋”建成开放了。陈济芳因为做过村会计,又是村监委会主任,能写会算,做事细心,村两委请他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书屋里的3000多册图书、41种报纸杂志。

  农家书屋有常客

  40岁出头的村民陈备军是经营沙石生意的小老板,他二三天就要到农家书屋来借书,这次他又借了三册《幽默三国》《中学生美文》和《温州悬念》。“前两本是借去给小孩看的,《温州悬念》讲的是浙江故事、浙江精神,我要好好看看。”

  比陈济芳还要大一岁的陈敦富同样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他正戴着老花眼镜阅读新一期《读者》。“我喜欢故事传说,像《山海经》、法制报,我都喜欢读。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我还带孙子、外孙、外孙女来看书,让小孩子多看看书。”

  2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里,沿墙摆了8个书柜和一排报架,中间是8张书桌,靠北窗处还有一台上网电脑。书柜上贴着“少儿类”“文化类”“政经类”等标签,整齐排放着《孙子兵法》《巴金散文》《安徒生童话》各类书籍,报架上则放着《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家庭医生》等报刊,供人取阅。

  黄色封面的书籍外借登记簿显示,已经有200多册次的书籍外借。陈济芳告诉记者,一次一个人只能借三本,借阅期是半个月。“有些人不是本村的,我就让他们留下手机号码,到现在还没有人过期不还书的情况。”

  “一老一少”两座书屋

  湖头村属于婺城区乾西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建金介绍说,这个区从今年3月初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市区两级财政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给每个行政村各补助2万元,而各乡镇和村也积极改造农家书屋用房。书籍来源除了政府拨款统一采购之外,还来自于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的捐献。

  而这个区的白龙桥镇叶店村还有“一老一少”两座农家书屋。“老”农家书屋在叶氏宗祠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有各类图书资料6000多册,“书桌”是十多年前学校企业淘汰下来的写字台,而“少”农家书屋则在村办公楼一楼,有新书3000多册,书柜书桌都是新购置的。管理员叶锦连告诉记者,平时是“老”农家书屋热闹,因为老人都来看书看报,而假日则是“少”农家书屋活跃,许多小学生是这里的常客。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文化需求也高了。”蒋堂镇蒋堂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陈纪祥是镇上的文艺活动骨干,上世纪80年代就开办过乡镇图书室。“当时的读者都喜欢看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借书不还的也不少。现在像农技类、经济类、历史类还有文学名著的书最受欢迎,许多读者都说,看电视时大脑是被人带着走,看书自己还可以思考问题。”

  明年全省全覆盖

  目前,婺城区547个行政村中已经有183个村建起了超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座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超过了2000册,而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是不低于1500册。根据计划,到明年6月底前,全区的每个行政村都要建成农家书屋。为了不断丰富图书种类,婺城区还将建立一个农家书屋漂流中心,每年组织3万册以上的图书投入图书漂流活动。而到今年8月份,浙江全省已经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农家书屋,到2012年将实现农家书屋全省全覆盖。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