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场改名就能解放思想?

完颜平


  南京在申办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办权的几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据悉,届时南京将举办一系列活动,重头戏包括将“鼓楼广场”改名为“郑和广场”,并安置郑和铜像。尽管目前这“仅仅是专家提议”,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近年来,改地名的事着实不少,有的要把“石家庄”改名为“正定”,有的要把“骆马湖”改为“上马湖”,有的要把“西湖路”改为“徐君猷路”。对改地名的事,笔者以为,好还是不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有些地方改了地名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文化效应,如湖南“大庸”更名为“张家界”,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人们顺其自然地接受了。当然,也有不太成功的,如有的地方将历史悠久的古州(如徽州)以名山更名,反而使原有的文化韵味失色。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更改地名更是十分敏感,包括建议者也可能考虑到这一点,因而想出了一条看似搬得上台面的理由:“因为南京人相对还比较保守,而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重新命名鼓楼广场,以推进南京的思想解放。”

  这样的说辞有点匪夷所思,难道将百姓叫了80多年的鼓楼广场改名为“郑和广场”,南京就不再流连“桨声灯影”,而“拥抱长江,奔向大海”?南京鼓楼广场因明朝鼓楼建于此而得名。如果改成“郑和广场”,由鼓楼而形成的历史、文化、人脉是不是也要随之而改?城市改名可以说涉及多方面,必须充分论证,听取群众意见。在专家学者的意见备受重视的情况下,专家们更要用好自己的“话语权”。  光明日报 (完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