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显示“性感营销时代来临”
专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肖舒楠 张维欣


  如今,无论在百货商场还是网上小店,经常出现穿着似露未露的模特广告和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词,其中一些广告图片和文字的尺度之大,让不少网友惊呼“性感营销时代来临”。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25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的“性感广告”很多,其中41.8%的人觉得“非常多”。受访者中,“80后”占44.9%,“70后”占36.5%。

  防不胜防

  北京市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网站经常弹出一些性感甚至色情的广告图片和信息。李女士就担心自己刚上初中的儿子,可能会被这类广告误导。

  “这类广告不仅让人防不胜防,有时还‘强制’你必须看下去。”李女士说,自己经常通过网站视频看连续剧,通常每集电视剧播放前都会有10秒到30秒的广告时间,“很多广告不堪入目,让人很尴尬。”

  哪些地方经常出现“性感广告”?调查中,76.2%的人首选“游戏网站”,接下来是“视频网站”(70.6%)和“购物网站”(54.9%)。此外,还有“杂志”(48.7%)、“电视节目”(45.6%)、“商场店面”(43.3%)和“街边、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广告牌”(43.2%)。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讲师刘琛说,“性感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尺度的把握。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模特穿衣打扮暴露的广告会出现在受众是成年人的杂志上,不会出现在青少年可以看到的电视或者网站上。但国内不少网站,其中包括一些门户网站,并没有把持好这个“度”。

  “强买强卖”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副教授李煜说,其实在西方国家,用“性”的手段来赢得商业利益或政治利益,仍是主流价值观所不允许的。“但在我国,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与当前‘过度商业化’的趋势有关”。

  湖南大学刘琛认为,如今很多网站的广告毫无艺术美感和创意内涵,只是过度宣扬赤裸裸的性,这种网站就应该被取缔。现在还有很多网站“强买强卖”,在人们没有自愿点击的情况下,自动跳出广告。这更是不合理的营销方式。

  政府有责

  四川大学广告系硕士研究生张淼(化名)告诉记者,在“关注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商家采用“性感广告”吸引大众眼球,达到品牌宣传和推广目的,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整个社会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有责任在商业浪潮中为青少年辟出一块相对清洁的土壤。”张淼认为,过度渲染“性”和“暴力”,已经成为当前不少网站获取广告收益和点击率的主要方式,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李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国国内媒体的传播还没有实现分级的情况下,政府在对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管理上,急需添加一些立法上的要求,以适应当今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中国青年报

  (肖舒楠 张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