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奖杯中凝聚光荣与力量
——“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徐轶汝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全国优秀农民工李影、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张浩……在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记者再次听到了一个个亲切的名字,重温了一个个熟悉的故事,却发现心中的感动并未减少。

  这是一位“心急”的病人,刚从术后麻醉中苏醒过来,就急着要赶回去执勤。25岁的吴伟是“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团某连七班班长,曾任上海世博会第四安检大队车检组组长,和战友们一起捍卫着世博的平安。在一次例行检查时,货车操作员误关开关,吴伟躲闪不及,整个头被死死夹住,身受重伤。经历10个小时的艰难手术后,吴伟醒来后第一句话是:“谢谢!”第二句话是:“我什么时候能回去(执勤)?”    

  颁奖典礼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小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被一位300斤重的、身着保安制服的小伙子“熊抱”了一把,惹得台下众人捧腹大笑。这位“重量级”的颁奖嘉宾,名叫洪寿俊。由于体重太吓人,小洪找不到工作,经历了230多次“碰壁”后,父亲把他带到了杨兆顺面前。这天晚上,杨兆顺打了10多个电话,找遍了自己熟悉的单位,但人家一听“300斤的大个子”,都拒绝了。最后,杨兆顺找到了紫藤苑小区物业经理,他说:“你就当他是我儿子,给他一个机会。”

  87岁高龄的王振义有许多“称呼”:王院士、王教授……但他最喜欢别人称他为:王医生。作为一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从医60余年,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好医生、育人无数的教育家。舞台上,王振义从曾经治疗过的患者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