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12版: 时尚/男士部落   
本版新闻列表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地狱到天堂

武秀波


  ◆ 武秀波

  在国内时对于地下室没有什么概念,估计是放杂物的地方。加拿大的地下室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地下室里有无数的心酸绝望,也有梦想在帜烈地燃烧。

  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移民,有过七年住地下室的经历,直到他拿到了一个专业的技师资格证,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脱离地下室,有了自己的大房子和名车。七年是何等的漫长啊,那原本该是他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恋爱结婚为人父。但是,他错过了这一切。因为他来不逢时,正赶上90年代初的北美大萧条。哪里会有女人愿意嫁一个住地下室的人?家乡青梅竹马的恋人,不堪忍受天各一方之苦,早已嫁做他人妇。

  记得我们第一次出去看招租的房子,误看了一个地下室。两室一厅,屋主刚刚粉刷一新。可是两间卧室的小窗户加起来还不足5平方尺。进到那个屋子里,首先跳入我脑海里的字眼是监狱!适逢盛夏,我在里面呆了不到5分钟,膝关节就开始不舒服了。屋主在为她的小窗户辩解:白天都出去上班,晚上回来就是吃饭睡觉,窗子大你又能享受多少?再说你能省很多钱啊!她的话得到了印证,因为那一阵子看房子期间,我发现最好出租的房子竟然是地下室。便宜的租金,只是公寓租金的一半。

  我们到加拿大后没有住过地下室。绝大多数新移民,都住过地下室。熬过一年半载,有了稳定的工作才租得起高层公寓,这被新移民戏称为“从地狱到天堂”。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住一段地下室后,发现孩子的发育受到影响,健康状况下降,只好拼命赚钱,出来与人合租公寓。

  朋友丽丽的表哥也是怕影响孩子成长,与人合租一套公寓的主卧室,儿子考上了多伦多大学。我发现他家一个不到三平米的储物室里有一个单人铺位。丽丽的表嫂告诉我,“儿子偶尔回来,就凑合住那里。”她平静的语气让我联想到,这个国家的新移民有不少是这样度日的。“儿子下个月就大学毕业,我们马上要搬到自己的房子里。”依旧是平静的语气,藏不住的却是骄傲与自豪。我心底暗暗为他们松了一口气,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他们夫妻俩个在工厂打工,不仅供儿子读完大学,居然还攒够了房子的首付!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我能透视到他们从地狱到天堂的种种艰辛,也能体会他们爬进天堂的喜悦。

  很多懂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天堂”里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偿还房贷。有了加拿大的大学文凭,第二代移民能比较容易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可以展开高层次的竞争。

  从地狱到天堂的路上,我看到的是慢镜头里被放大的褪茧成蝶——父母的万般艰辛,为子女架起了更上一层楼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