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孔乙己 李力 |
读小学时,他是学校里最有艺术才华的学生。有一次,我去马路对面的他家,他正在临摹一尊少女的石膏头像。我眼睛一亮,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的纯正的艺术行为。他父母是非常有品位的知识分子。我在他家里第一次看到海涅的诗集,托尔斯泰的小说,以及裸体的艺术模特素描画。他家还有风琴、小提琴等乐器,这些文学和艺术的氛围,我可是从未感受过。 他是我的榜样,但我们的交流是存在很大距离的,我刚看完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他已在阅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我临摹杨子荣舞台画像时,他已有很多石膏像的素描作品;我刚学会吹口琴,他的手风琴演奏《红色娘子军》舞曲闻名全校。当年,他才14岁就骑自行车去杭州旅游名山大川了,这些行为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壮举。他可谓是多才多艺,音乐、美术、文学学啥像啥,其名声不胫而走,闻名遐迩。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母亲遇见我时告诉我,他离婚了,和美国的一位姑娘结婚去了美国。他的生活总是那么超前,风云变幻常常令人耳目一新。 那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回母亲家,正巧在新村门口遇见他,不是他喊我,我真认不出来:他穿得那样朴素,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现代人的痕迹,上装、裤子和鞋子都是那么落伍。我想许是美国人休闲便装吧,我总是习惯用超前的眼光看好他。当时我在中国银行信托公司当部门经理,老朋友多年不见,我真想请他吃顿饭,叙叙旧。他却不愿去吃饭,硬拉我上他家去。 我随着他来到了我娘家楼后的一个单间,进屋见被子没叠,脏衣服乱扔,厨房里锅碗都没洗,房间脏乱不堪。满屋子堆满了马达、线圈、机械器具等各种古怪的工具。我见之一愣,顿时傻了眼,这位心中的偶像、艺术大师怎么搞起汽车修理铺了。他却兴致勃勃地一股劲地介绍起什么卡车驾驶室的节能电扇、工厂生产线的革新技术等等,他要我帮他银行投资。我睁着大眼看着他,半天回不过神来。我心想,现在卡车都用空调了,你的这些玩艺实在不敢恭维……不久,我听他母亲说,他在美国找不到适合他的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无法生存,最终只好离婚悻悻地回国。现在他住在他父亲单位增配的房子里,单身无工作,他也不愿去打工,他这个年纪也没有合适他的工作可做,整天想发明专利,钻在里面不能自拔。我童年的偶像难道竟是如此的悲惨下场?我真的很想帮他一把,但却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