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湮没的上海辛亥烈士(2) 许洪新 |
|
俞志伟:“不能对民众开枪” 上海起义带动了周边各县纷纷易帜。光复过程中,虽有些小的动荡,但总体言之,社会秩序相当稳定,唯南汇发生了较大骚乱。俞志伟就牺牲在这场骚乱中。 11月4日,南汇自治公所诸董事闻上海光复消息,当夜在积谷仓举行商学各界代表会议,推张季荪、张志成等次日赴沪,通过时任城厢内外总稽查长的南汇太平乡李家阁(今属奉贤)人李倬云,请求上海派兵光复南汇。沪军都督陈其美、民政总长李平书,便命李倬云率民军、商团各20人,于6日夜乘吉安轮赴南汇。7日中午,抵达南汇西门,城中树起白旗,当地商团、学生50人列队出城,高呼“民国万岁”、“民国军万岁”口号欢迎,沪军亦“举枪还礼”。入城后,知县赖丰熙、都司朱大斌等缴出印信、簿册、枪支。旋按6日会议所举,由江苏咨议局议员、自治公所董事、劝学所劝学长兼县视学员顾忠宣为民政长,王恩治为财政长,张仁庠为警务长,徐守清等副之。倬云委敢死队队长戴汉斌为驻南汇防军司令,率部分人员协防。随即于邑城及各集镇张贴告示,是为南汇光复。 在李倬云、顾忠宣接收库银时,发现缺欠1000余两,所收上忙(上半年的税收)4万余两亦未“解交”,且“账目全无”,又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众绅“忿甚”,便将赖丰熙拘押于习艺所民军司令部中,追缴欠款。 民军因需赴奉贤接收,且三墩、大团商绅来邀,8日晨,李倬云率部去大团。中午12时许,发生由前清武举人樊培生为首的地方恶势力与赖丰熙及一些墨吏鼓动的骚乱。600余名为恶势力控制的沙民从南门涌入,与城中参与闹事者一起,冲击自治公所、顾忠宣住宅及习艺所民军司令部、自新所等处,为赖丰熙鸣不平,扬言要杀张仁庠。骚乱中,公所与顾宅被捣毁,赖丰熙被劫走,其他犯人被放掉,县高等小学堂被烧毁,一些商店、富户被抢。正在去奉贤途中的李倬云得报,立即率队“飞步回南,而匪已散”。 骚乱中,留在南汇的商团团员俞志伟等见附从者多为一般民众,唯恐伤及无辜,便不忍开枪,只是大声呼喊,欲稳定秩序,却于乱中被人以刀砍死,团友许如柏、民军刘开臣重伤。警务长张仁庠和高等小学堂学生奚康侯,被殴落水溺亡。李倬云率部返回后,于南门外找到俞志伟尸身。 由于资料太少,我们对俞志伟了解不多,唯知其为宁波人,归葬于浙江军政府辟建的辛亥革命烈士墓园中,与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陶成章及浙军南京之役48烈士长眠于西子湖畔。 11日,俞志伟遗体运抵上海南码头,俞的师友目睹惨状,愤激之下,对李倬云诘责甚严,怨其审度不足,怪其回救不速,责其运回太迟。赖民政总长、商团公会会长李平书,副会长叶惠钧拼力排解调停,始罢。而李倬云于两天后亦交印,改由王引才处置南汇问题了。 上海光复后,又组织沪军、淞军参加攻克南京之役,后又有援鄂部队和北伐军。在多路北伐的战场上,都有上海健儿的身影,也都有革命者献身,只是资料佚失,难知其详了。下面三人都是牺牲于攻克南京之战中的。 张舜卿,沪军先锋队第二中队队长,牺牲于龙潭。 麋郁治,文明书局职工,书业商团团员。起义之日,奉命接收宣布易帜的清海军湖鹏号鱼雷艇,这是清海军最早的起义。11月30日,作为沪军先锋队成员,参加了南京之役的天堡城战斗,伤及内脏,返沪后咯血不止,不久身亡。 叶仰高,淞军团参谋。11月30日,与团长张兆辰各率一支人马,分路进攻,叶率一支队伍从明孝陵北圆通寺攻天堡城。从下午3时,冒着风雨血战至午夜,于12月1日晨1时许,攻占天堡城右侧一小山,夺得过山炮、机关枪各一。不料中敌诈降奸计,陷阵身亡。 上海隆重悼念辛亥烈士 上海光复后,上海军政府与商团公会等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在上海光复和攻克南京中牺牲的烈士。 1911年11月7日上午,荣九松烈士举柩回籍,全体商团团员倒枪执旌,列队相送。行前叶惠钧在上海医院灵堂主祭时,失声痛哭,几度哭倒在地,曰:“荣君之死,死于国家,死于社会,竟于战场而死,我团对于此亦可无愧矣!唯我团体少一人才,而今后患难良多,我同胞则少一荣君奋力出战矣!”数百名团员号泣响应,闻者无不泪流如雨。同日下午,张沛如从家中出殡,一尊大炮开道,商团公会、商学补习会、商余学会、南洋公学和商业学堂等团体单位,结队相送,“兴国男儿”、“拯救同胞”、“见义勇为”等幛联如林。11日,俞志伟灵柩抵达南码头,各界各业商团执绋相迎,12日在沪军营操场为俞志伟举行追悼仪式,参加者逾千。 12月11日,上海商团公会于新舞台举行公祭南京之役三烈士大会。沪军都督陈其美到会并代表江苏都督程德全发表演说,叶惠钧报告三烈士事迹。女子军事团沈警音等各界代表致词悼念,表示“壮勇男儿,铁血换成新世界;嗣后吾人,时时纪念莫相忘”。 12月17日,上海军政府在明伦堂举行大会,追悼自1895年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17次起义死难的烈士。这次大会原拟在张园进行,因那天恰是袁世凯议和代表唐绍仪到沪。领事团与租界工部局提出:如是日允许民军、商团等武装经租界游行,有碍于中立态度,希望改期。遂易地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军政府各部门、商团公会等各团体,计78家三四千人。从下午1时起,游行队伍从小东门大街都督府(原海防同知厅)出发,卫队、商团、敢死队千余人,戎装荷枪,浩浩荡荡,经西门大街,至明伦堂。其中女子国民军队伍最为壮观,一式的黑军服,一式的黑皮靴,一式的分双髻发型,“颇有雄飞气象”。明伦堂内外“人山人海,摩肩擦背,拥挤不堪,几无容足之地”;东洋车及一般小贩,“莫不利市三倍也”。明伦堂内,数十名卫士与军乐队分列左右,陆皓东、史坚如、秦力山、邹容、秋瑾、倪映典直至商团张沛如、荣九松、俞志伟等烈士照片,悬挂于正前两侧墙上。数百只花篮花圈,数百幅挽联挽幛,簇拥堂前,寄托了人们对烈士的敬仰与追思。此处略录一联: 于革命树先声,前仆后继,掷几许头颅,一样成仁取义 为同胞谋幸福,饮水思源,读数行血史,诸公虽死犹生 之濡作 陈其美、李平书、沈缦云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各界代表都上台致词表示悼念,永志不忘。 可惜,由于政权很快就南北易手,虽一度曾成立稽勋局调查烈士史料,但不久也撤销,陈其美表示欲为上海辛亥烈士立铜像的愿望,只能作罢。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辛亥革命史料搜集中又受到宗派思想影响,以致光复会、商团等史料,湮没更甚。各商团自行积累的史料,又毁于日本侵华战火中。建国后,虽数度抢救,但佚亡已多。今天,缅怀这些有名或无名的上海辛亥烈士,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纪念。 (摘自《上海滩》2011年第10期) |